80后老师和90后学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80后老师和90后学生

丁丽丽

(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

2013年8月,我开始担任2013级机电一体化技师班的班主任,这时的我是80后的一代,面对的是班里90后的学生。虽然这时的我自2003年参加工作以来也担任过3届4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但是所带学生都是和我一样的80后一代,一般都只比自己小5、6岁。但现在的这一届学生却比我小了12、3岁。面对着比80后更个性张扬的90后学生,我在内心焦急地思虑着该如何着手,如何与他们沟通,他们会信任我吗?带着这些疑惑,我走马上任了。

进过2013年8月18日至20日三天的新生报到,我班迎来了28名同学。20日晚我们开了第一次班会,准备即将开始的军训。当我7点钟到教室时,整个教室像炸开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对新学校、新班级、新同学以及即将进行的军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只有他(后来我才知道他叫罗涛)一个人坐在教室后排的角落里,冷漠地看着同学们。直觉告诉我:这个男孩有点“与众不同”。

果然,军训第一天唯有他没有出现在队伍中。当我站在宿舍里,掀开蒙头大睡的他的被子时,他先是怒发冲冠,在和我对视中败下阵来后便又表现出一副委屈的样子并反复狡辩道:“老师,我身体不好。外面太阳那么大,我怕自己会中暑的。但我想了想还是准备去,正要起床,你就来了。”

当时我非常生气,感觉像是教师的尊严在遭受戏谑般的挑衅,并决定好好地教育教育他。可随即转念一想,若是再遭到他的抵抗,会再次陷入尴尬。为避免彼此的行为会照成更大的影响,我先退让了,让他赶紧去训练,训练结束后到我的办公室。

来到办公室后,他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表情漠然。经过短暂的冷静,我的怒气已经慢慢消散,当下考虑更多的是如何与他交流。对于现在的学生,“哄一哄,吓一吓,诈一诈”的教育方法已经成为老黄历,有时还会引起他们的反感。我平静且友善地给他讲起了故事:“记得我带的上一届班上有个男生,成绩虽然很差,但我却挺欣赏他,你知道为什么吗?”他有点疑惑地看着我,“他是个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犯各种错误。但每次犯错后,他都会诚实地承认,并保证要改。而且他每次的承诺都能兑现,在这一点上,我很喜欢他。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犯错,但有人反复犯相同的错误,有人犯了错都还不自知,而有人错过一次再不让自己错第二次。他就是后面一种学生,所以我欣赏他。”我看着他,接着说:“对于今天的行为,如果你觉得自己确实错了,改正就行。像个男子汉那样敢做敢当吧!还有,你知道吗?军训正是塑造男子汉的最好机会。”他听了之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这之后,罗涛同学在军训中表现出色,再也没有迟到早退,教官也给我反映他表现非常好,最后在军训结束的会操仪式上,他获得了军训“优秀标兵”的称号。

军训结束,进入正式上课后,我发现他的问题又出来了。他接二连三犯小错误,令我头疼不已,尤其是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我决定试试“无间道”。首先我和班上其他学生交流,从侧面了解他的过去和现状,特别是入校后的心态;然后通过和家长电话联系,了解他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等。经过努力,我掌握了他的一些情况:家庭条件优越,父母长期纵然,稍不如愿,就以出走威胁,因此养成了非常自我的性格;本来初中时成绩还不错,但进入高中后迷上了上网,三年来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性格孤僻,为人自私,学习懒散,成绩一落千丈,并且没有集体观念。

对于这个桀骜不驯又非常自我的学生,严加管束不仅不能达到效果,更会适得其反,于是我决定和他交朋友,从内心走进并感化他。如何与他成为朋友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和他第一次像朋友那样交谈。

那是一个下午,我下课后到教室去看看学生课后都在干什么。罗涛正捧着一本金庸的《笑傲江湖》,专注地看着。我凑上前,他诧异地问我:“你也喜欢金庸的小说吗?”我说:“当然,我还是金大侠的铁杆粉丝,他的15部小说我都看过。”他问我:“你知道他的14部小说名可以连成两句七言诗吗?”我马上说:“这个肯定知道了,‘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好经典的。”没想到我们对金庸以及金庸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都那么的喜爱、评价那么一致……在越来越投机的交谈中,我明显感觉到,他开始解除对我的防线,从武侠小说爱好者这个角度开始有点佩服我这个班主任了。于是我趁热打铁:“我开通了QQ空间,常转载些金庸小说爱好者的文章。我给你Q号,你加我为好友,上网的时候去看看,发表发表意见。”

接下来,我真的在QQ空间留言板发现了他。有时他会吐露心声,有时会发发牢骚,我都会像朋友那样给他一些建议。之后,我发现他在班上的表现好了很多,可能是给我这个大朋友“面子”吧。就这样,QQ空间成了我和他交流的平台。后来我发现由于他喜欢看小说,文章还写得不错,第二学期我鼓励他当了班上的宣传委员,工作积极负责,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这学期我上了我班的一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期前有一次他没有交作业,被我批评了几句。在后来的巡课中,我接连发现他看小说、玩手机、听MP3,并且看见我也不回避,像故意挑战似的,任我把他的东西一样样没收。我很清楚他的脾气,如果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再次批评,好不容易缓和的师生关系将付之东流。所以我什么都没做,只是按班规暂时帮他保管这些东西。

下班后,我在QQ空间里记下来这件事,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作为老师,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尽管工作繁忙,压力大;尽管学生让我操心,有时让我哭笑不得,有时让我气得发疯,但我必须忍耐。静下心来,想一想,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不必大动肝火,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一切都会水到渠成。”没想到,第二天我就发现了他的留言:“丁老师,对不起,我是故意气你的。但我现在知道错了,希望你原谅我,以后再也不会了。”

他真的说到做到了,现在表现越来越好,不但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还带动了班上其他同学。现在班级的整体表现都越来越好了。我真的感到很欣慰。

“70后是‘无力起航的一代’,因为体制的温床和过于煽情恋旧的文化熏陶;80后是‘无处靠岸的一代’,我们极其幸运地契合了时代脉搏抑扬顿挫地成长起来,我们有能力抵抗社会阵痛期的冲撞,却找不到可以休憩的码头。”现在的90后也像10年前的我们一样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他们被认为“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我行我素”。但我不这样认为,他们青春、自信、张扬,有理想,也有着这个年龄段的个性和叛逆。80后的我看到90后的大男孩在蜕变中成熟成长,似乎又在触动着思绪的那根久违的琴弦。曾几何时,我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也是那么向往和追求,是那么的叛逆和懵懂,年轻的心总是在碰撞中变得坚韧、变得坚强。如今,我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双双带着稚气的明眸,更让我感觉到激荡环境下教书育人责任的重大。在生活中用心走近他们,心怀一份关爱,与他们一同学习成长,我们也能收获更多的感动和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