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研究

刘志冬王禹王宏淼

刘志冬王禹王宏淼

佳木斯市中医院骨一科黑龙江佳木斯154000

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保守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椎体成形术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术后90d患者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对照组(7.27%)明显低于观察组(23.63%),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术后预后好,患者的疼痛减轻,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通常由于骨质疏松疾病引发组织内钙丢失然后导致骨密度和骨强度减少所致。此病常见多发,如果在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如今临床治疗主要通过以影像设备为辅助,将填充物利用皮向伤椎注入,增强了患者治疗的舒适性,此次研究采用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110例OVCF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到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10例,患者腰背疼痛、站或者坐均有疼痛、胸椎或腰椎棘突有压痛或者叩击痛感等,均被诊断为OVCF。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63岁—81岁,平均年龄(72.5±3.6)岁;病程1-13d,平均病程(2.3±0.2)d。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全部患者行全麻、俯卧体位。给予观察组患者保守治疗方式,采用手法复位,术后牵引悬吊,术后复位后,告知患者睡眠采用硬板床,骨折部位采用软垫。复位后3d要对患者行腰背肌功能训练,复位4周后,可告知患者佩戴支具下床走动。同时服用钙尔奇、鹿瓜多肽等药帮助恢复。

给予对照组患者行椎体成形术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手术治疗。PVP时患者要取卧位,局麻采用2.0%的利多卡因,经C形臂X线机透视,首先选取骨折严重的椎弓根备用。在椎体中插入骨穿刺针,然后将造影剂注入,进行静脉造影检查。将甲基丙烯酸树脂骨水泥缓缓注入,穿刺针的方向按照其弥散情况进行。采用PKP时,将球囊扩展的一整套器械经过通道置入,通过球囊显影定位两点,促使球囊位于伤锥前中部,不断加压扩张伤椎,将拉斯期骨水泥注入,在其凝固前,工作通道不断旋转,骨水泥全部凝固后,将穿刺针拔出。术后采用3d抗生素进行24-48h的感染预防。[1,2]

1.3疗效观察指标

分别患者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7d和90d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情况。VAS疼痛评分:采用0-10计分。无痛:评分为0;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9分;剧痛:1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进展顺利,对患者进行7d-3个月的追访,患者术前、术后7d、90dVAS疼痛评分如表1所示。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发生骨水泥渗透情况有椎体前缘渗漏、椎体后缘渗漏、椎体侧方渗漏。全部渗漏没有显著的临床损伤症状。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63%(13/55),对照组为7.27%(4/5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采用PVP、PKP联合的方式治疗OVCF患者,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病痛,非常有效地治疗方式。此种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恢复快,较少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等,患者乐于接收,优势相比传统的保守治疗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风险大等缺陷效果要好很多。

本次研究中给予对照组OVCF患者采用PVP、PKP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OVCF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在PVP术的基础上行PKP手术,将受伤椎体采用扩张球囊撑开,促进了伤锥的恢复,同时还减少了骨水泥的渗透,对于急性骨折患者进行体位复位,椎体高度均迅速复位。对于骨水泥的渗透防控可以对骨水泥的粘稠度、全程C臂监控、不间断弥散注入及时调整。球囊撑开后,骨水泥存于其中,囊腔周围的弥散减少,导致伤锥内强度均衡性失去。可是借助PVP就可以让骨水泥在骨小梁间平衡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吻合。[2,3]

手术中注意事项的关注。椎弓根穿刺技术和检测骨水泥注入环节。椎弓根穿刺技术实施部位有单侧和双侧。在双侧行穿刺,椎体内会有均衡的骨水泥分布,可是会使透视量增大,创伤扩大,采用单侧穿刺,将内倾角、进针点及时调整,就会达到骨水泥分布均衡的目的。本次手术采用单侧穿刺,调大内倾角,穿刺针位于椎体中线附近,促进骨水泥的均衡分布。骨水泥的注入需要采用C臂监测,观察弥散、渗漏情况,拉丝期骨水泥注入需要3-5ml。骨水泥的浓度不会制约渗漏、弥散情况,注入量不求多,从而增加疗效。[2,4]

在对全部患者行体位复位后,进行PVP、PKP联合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7d、90dVAS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和观察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采用椎体成形术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复位治疗,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强,马健等.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02):208-209.

[2]张贤锋,徐应林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结合体位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J].安徽医药.2014,18(10):1921-1923.

[3]丁明波,郭红军,邓志荣等.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5,36(02):273.

[4]徐保生,魏双胜,杨鹏.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18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