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思维与新模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2
/ 2

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思维与新模式

张自成

南宁富桂精密工业有限公司530000

摘要:从制造业现状来看,工业4.0转型引导下的竞争日益剧烈。面对新形势,制造业也应提升总体性的水准,并且更注重升级转型。全球化的新形态下,工业4.0给出了制造业进步的宏观方向。最近几年,传统式的制造业也摒除了常见思路。开始尝试接纳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依照升级转型的总体思路,制造业应能强化根本性的创新,完善全方位的制造业质量。在工业4.0的宏观背景下,有必要解析制造业面对的契机及挑战。结合制造业在观阶段内的真实情况,探析升级转型的路径。

关键词:工业4.0;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思维;新模式

从总体来看,德国工业现今正处在4.0转变的新阶段。然而与之相比,我国的制造行业却表现出更为复杂的总体趋势。最近几年,2025的制造业规划拟定了三步走的制造业总体方向,进而也描绘了智能驱动下的行业转型图景。推进长期式的制造业转型及升级,就有必要从根本入手来强化转型。具体在分析时,有必要紧密结合工业4.0的特定转型背景,探析现今制造业面对的疑难。这样做,制造业才会拥有更稳固的根基,有序突破转型时的难点并且获取共赢。

1、工业4.0的制造业背景

从我国角度来看,2025的制造业规划可分为三个步骤的制造业历程。描绘了总体规划后,也给出了制造业进步历程中的宏大图景。2025设定的根本宗旨即为高端制造业,新阶段内的制造业因而也秉持了智能转型及创新驱动的总体思路。我国原先为制造大国,现今则要转为制造强国。为此,制造业的总体改进就要放眼长远并且注重于根本的突破,这种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共赢的协作局面。然而目前状态下,制造业还没能拥有全新的行业优势,正处在关键的跃升阶段中。若要在根本上催化制造业的进步,就有必要依托于新式网络技术来推进升级。

2、传统制造业的特点及存在的困境

传统制造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一种,要求集中大量的人力资源完成生产与制造的过程,对技术的应用相对较少。在工业4.0环境下,传统制造业已经逐渐脱离了时代,转型与升级也成为了必然。

2.1传统制造业特点

传统制造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足以及存量不足两方面。

首先,传统制造业仅要求大量的工人,按照原有的产品设计形式,将产品生产制造出来,对于创新能力要求极低。生产线上,高端产品数量相对稀少,品牌理念差,在社会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上述特点必定会导致传统制造业被逐渐排挤出市场,对于其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其次,传统制造业存在存量不足的问题。存量以资金为主。传统制造业要求采用人工的方式完成制造过程,在产品质量以及科技含量等方面,与现代企业相比差距极大,因此产品市场相对较小。长期处于该种经营状态,导致传统制造业资金存量严重下降,甚至无法维持企业的发展。单纯的资金投入无法从根本上为其崛起提供动力,加强创新,努力转型升级,是其生存的关键。

2.2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传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可以从内部与外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1)内部困境。从我国传统制造业内部来看,其所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低、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高方面。首先,由于生产技术水平低,科技含量不足,仅仅依靠工人的一双手完成生产制造过程,因此生产效率极其低下,且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受经济效益日益下滑的影响,传统制作业将发展眼光转向了扩大生产量方面,由于缺乏市场,扩大生产所带来的产品,无法及时流通到消费者手中,由此所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导致传统制造业止步不前,甚至退步的主要原因。最后,随着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对传统制造业的成长,带来了新的困难与阻碍。

(2)外部困境。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外部困境,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市场竞争的加剧两方面。首先,在工业4.0环境下,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发展势头良好。但从传统制造业的角度看,由于其坚持走以往的劳动密集型道路,为将新技术与新设备,应用到生产环节中,因此信息化水平较低,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与现代化企业相比,均存在明显差距。其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使得国家与国家之间连成了一个整体,传统制造业所面临的竞争,已经拓展到了国际范围内,国内与国外的两个市场所带来的双重压力,对其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成为了其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3、工业4.0环境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

思维与新模式为解决传统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转型升级,属于主要手段,对此,新思维的形成,以及新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均十分重要。

3.1转型升级新思维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应首先形成新的思维,并将其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具体包括信息化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两种。

(1)信息化思维。信息化是工业4.0的主要特点之一。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需秉承该思维而进行。信息化思维,即将信息化技术与信息产品,应用到生产与制造过程中的思维,即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借鉴我国及国外先进企业的发展理念与发展路径,将其应用到自身发展过程中,指导转型升级顺利完成的思维。传统制造业应首先将产品与设备转型,提高其信息化与科技化含量,实现工业生产的自动化,降低人力资源使用量,以人力资源减少所节约的成本,作为引入新技术的启动资金,以做出第一步改革。

(2)创新性思维。创新是各领域发展与进步的关键。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具有创新性思维。工业4.0环境下,传统制造业应坚持“立足于市场,并领先与市场”的理念而发展。换句话说,传统制造业需在大量引进先进的创新性人才的基础上,做好市场调查,确保自身所制造的产品,能够符合市场大部分人的需求,同时还要跳脱出市场的禁锢,设计出更加新颖的产品,使企业本身,能够领先于市场,最先开辟新的市场,以打响品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2转型升级新模式

在转型升级新思维的指导下,具体需落实以下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建设。传统制造业的基础设施,以设备、产品等为主。以纺织业中的服装制造过程为例,在传统服装制造过程中,对布料的采购、剪裁、缝制等环节,均需要人工来完成,在工业4.0环境下,厂商应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引进自动化控制技术,将物联网应用到材料采购过程中,同时实现自动化剪裁与缝制,以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服装生产与制造效率。

(2)应用大数据。在智能化设备的应用过程中,传感器等设备的运行,必定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统制造业应加强对大数据的应用,应确保可通过云计算等方法,实现对大数据的整理以及统计,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

(3)做好市场调查。应通过对互联网的应用,做好市场调查工作,全面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以及对产品性能等的进一步期待,以此为参考,充分利用创新性思维,实现对产品的设计以及制造过程,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使自身经济效益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使资金存量得以增加。

4、结语

在新时代,制造业也面对着转型升级的总体背景。德国设定的工业4.0目标吻合了根本的转型升级新思路,进而也指引着现今制造业及信息化的紧密融合。面对这种总体背景,制造业有必要融入更广范围的工业进程,同时深度整合。在未来的实践中,仍有必要给出转型升级必备的主线。在新式技术的引导下,为转型升级中的制造业增添全新活力,让制造业获得优先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徐广林,林贡钦.工业4.0背景下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10):107-113.

[2]曹百奎.无锡“工业4.0”发展现状及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创新科技,2016(1):25-27.

[3]吴智慧.工业4.0: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思维与新模式[j].家具,20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