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现场建筑材料检测方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工程现场建筑材料检测方式分析

陈钟红

41232519821204xxxx

摘要:现阶段,人们对建筑建设的质量有着较高要求,因此带动着质量检测的发展。材料和工程建设质量的关系密切,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来说,质量检测工作中采取的方法,比如人工检测等,影响着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加以完善和控制,保证材料质量检测作用的开展。

关键词:工程现场;建筑材料;检测方式

一、工程现场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意义

1、安全控制。基于质量监测,了解材料的安全性和荷载以及强度等指标情况,分析是否可以达到建设标准,进而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适用性。材料质量达标为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基础,只有运用高质量的材料,才可以确保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若缺少严格检测程序,使得低劣材料被使用,极易引发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因此要注重材料质量检测。

3、美观性。除了质量之外,人们对建筑装饰的美观性,也有了多样化需求,推动着建筑朝向艺术化与个性化发展,若想增强建筑的艺术感以及层次感,还要做好材料使用的把控,保证材料沿着和质量等达到要求。

4、耐久度以及经济性的控制。一般来说,建筑使用设计期限为50年,若想保证建筑的使用寿命,延长建筑寿命,实施材料质量检测,做好质量的把控,能够确保建筑的耐久性,强化对工程经济性的控制。

二、建筑材料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方对建筑材料检测的意识不够

由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建筑类从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导致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建筑材料的检测的重要性认识也参差不齐。建设单位不重视、监理单位不提醒、施工单位趁机偷奸耍滑、以次充好、牟取利益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①各方人员业务能力不足,不了解工程材料检测的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和流程;②各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丧失,在利益的驱使下,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③各方未意识到建筑材料检测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和材料不合格带来的严重性后果;④哪怕意识到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要性,不会利用相关机制体制或施工合同对材料的检测过程进行完整的监督。

2、建筑材料检测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不够

由于建筑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工资一般按“多劳多得”的法则来分配,工资平均水平在建筑行业类处于偏低状态,因而招收的部分一线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或仪器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水平较差,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此外,部分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职业操守不够,受到送检单位的利益诱惑,故意改变检测结果或避开重要的检测项目也时有发生。

3、工程检测企业的设备仪器和管理水平落后

中国建筑业行业的飞速发展,对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各检测规范修订也较为迅速。部分检测企业为了节省资金,不及时更新仪器设备和提升检测环境,导致不能准备对一些新型复合材料进行准确的检测,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潜在的安全隐患。此外,部分工程检测企业的管理水平也较为落后,不能有效的监管从“取样-检验-数据处理-出报告”的整个检测过程,也无法对全部检测的结果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监控,从而导致很多检测的结果仅受个别或部分检测人员控制,企业无法完全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性。

4、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够

从监理单位的角度来看:①监理人员能力缺失,不知道委托检测的全过程的具体流程,或对取样的方法或需要检测的强制性项目不了解,任由施工单位随意取样和填写检测项目;②监管力度不足,在材料取样或送检时不到现场,未仔细核对材料的“三证”,及对送检材料和实际进场材料是否统一未进行核实等,都给施工承包单位“有机可乘”;③监理单位对自己的监理人员监管不到位,导致监理人员和承包单位勾结,做出违法行为,也使得材料检测过程的正确实施难以保障。

三、工程现场建筑材料检测方式探究

1、做好试件取样环节的把控

从材料质量检测实际来说,因为建筑材料的类型很多,同时数量比较大,若对各类材料逐一开展检测,需要消耗相应的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同时不具备可操作性。为了提高材料质量检测工作的效率,优化质量检测工作,多运用试件取样检测的方法。在实际检测中主要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选择相应的试件,再开展质量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开展质量分析和判定。在检测中样本的选取具有重要性,如果材料质量检测抽取的试件不具有代表性,那么难以发挥质量检测的作用。这需要取样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以及质量意识,严格按照材料质量监测的标准和规范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以及可靠性。

2、做好环境温度和湿度条件的控制

从过往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实践来说,不同的温度以及湿度条件下,对相同的材料开展质量检测,获得的性能参数差异。例如,检测防水材料弹性体改性沥青性能时,在18℃、23℃、28℃条件下开展实验,获得的材料性能结果不同,室内温度28℃条件下,材料的抗压能力最差;温度为18℃的条件下材料的抗压能力最好。通过此实验能够明确此建筑材料对温度有着很强的敏感性,实际上很多建筑材料都很容易受到温度以及湿度因素影响,因此质量测量工作的开展,进行性能参数的计算分析是,要做好湿度和温度等的变量分析。

3、做好检测设备的使用把控

从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实际来说,虽然其对检测设备的要求没有医疗领域和化学领域等的要求高,但是检测设备若选择不当,还是会造成很大的误差。在实际工作中若选择存在质量缺陷以及严重磨损问题的检测仪器,那么很容易造成检测结果偏低或者偏高问题。如果使用的检测仪器,其残缺不全或者精度低,没有做好及时校准以及维护,那么会影响检测结果。基于此,要注重做好检测设备因素的控制。在具体实践中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其处于材料质量检测工作要求的状态。

4、做好检测数据的处理把控

若材料质量检测工作中,没有做好数据处理的把控,那么极易给材料质量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造成影响。若针对相同样本,开展性能测试,通常需要进行多次测试,进而会获得多个检测结果。例如,水泥胶砂的抗折强度检测,如果进行多次检测,那么要做好检测结果的分析,剔除超出标准值10%的检测结果,对剩下的检测结果进行平均值计算,最终获得抗折强度结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检测结果的处理方法不同,检测工作人员要结合具体要求,做好全面的把控。在数据处理时严格按照检测规范进行,加大对检测结果可利用价值的控制。

5、完善检测单位的检测设备、检测流程和监管机制

除了控制取样和送检流程外,检测单位的监测设备的精准性、检测流程的规范性也极为重要。检测单位应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和市场需求购买最新标准的实验仪器,并定期进行标定。而对于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生产的材料检测,应由中国新材料测试评价联盟类似的专业机构人员组成的专家小组制定新标准进行评价测定。此外,检测单位应做到对整个材料从进入实验室到出结果的全过程中的实验环境、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检测报告生成全过程的监督,并对建立完整的检测规程。保证各中材料检测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规范检测人员的实验操作流程、减少实验数据处理的误差和保证检测报告对材料性质反映的正确性。

结束语

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是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工程建筑材料存在项目参与各方意识不够、各方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不强、检测过程监管不够等问题,只有采取制定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人员业务水平、职业操守和法律意识的培训等有效措施,才能发挥工程建筑材料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志鹏.对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实验及常见问题的分析[J].居舍,2019(12):432-433.

[2]任海平.材料检测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0):178-179.

[3]王珂.建筑材料检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J].四川水泥,2018(27):4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