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语言使课堂教学显得更轻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6-16
/ 2

如何使用语言使课堂教学显得更轻松

胡振兴

〔摘要〕课堂教学主要是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在学生心中播撒知识的种子,开启智慧的大门。教师的语言不仅是指教师的口头语言,还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手势语言等。本文笔者就初中数学教学语言艺术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语言教育质量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交流工具,也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对于利用课堂来传播知识、教育学生的教师来说,掌握好语言这个工具,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语言使得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快又引人入胜,这样才能增强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

1口头语言

口头语言是人类之间交流、传递信息的最主要的工具。口头语言也是老师在课堂中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口头语言相对其它语言来说最大的特点是它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强,通过口头语言,老师可以将知识和情感完整和准确地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利用语言引导和开发学生思维并培养学生的能力:缺点是时间的延续性差。所以,老师要充分把握口头语言的特点,应注重科学性、艺术性、趣味性,做到准确、精练、生动、清楚,力求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形象生动,能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问题有趣化。这在于:

1.1准确精练的语言能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性。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注重的持久性差,抽象思维发展不够。口头语言和文字不同,时间延续性差,因此老师在讲课时最忌语言拖沓、冗长、繁琐复杂,否则学生就很难完整地记忆和理解。老师口头语言应该简短精练、富有层次,不拖泥带水、重复罗嗦。同时,口头语言的灵活性强,所以有些老师不免有些随便,但学生很难将整节课老师所说的每句话都听完记住,假如学生刚好听到和记住“随便”的话而漏过重要的内容,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的口头语言应该强调严密准确和逻辑性。例如,对于同类项的概念如老师说字母与次数相同的项是同类项,学生就会造成“a2b与ab2是同类项”的现象。对于学生回答中的语言不严密的地方,老师也应该及时的予以纠正和指出,默移潜化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

1.2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和欲。“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教的学科产生爱好,首先要使学生对你说的话产生爱好,而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最轻易激起学生爱好的工具之一。学生天天要上七八节课,对不断“重复”的45分钟总觉得枯燥无味,而且连续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使学生的大脑很难始终保持兴奋状态,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口头语言灵活性强的特点,在恰当的时机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打破课堂的沉闷、活跃气氛,起到调节学生情绪的作用,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收获。

1.3亲切和蔼的语言能增进师生感情。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在课堂中不单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也是一个情感的传递过程。尤其在新课改中,这一点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新课改的课程要求教师走下千百年以来“师道尊严”的神坛,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做一做,练一练,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那么,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不少的学生就是因为喜欢某位教师,然后才喜欢上该门学科的。

2体态语言

体态语言是指通过人的面部表情和手脚等活动来表现个人情感的身体动作。教学假如能正确运用体态语言可以为老师控制和调节课堂气氛节奏,增强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与科学间的情感交流。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的人就不能做一个好教师,一名教师只有在他学会在面部、姿势和声音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情时,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都是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同大声训斥相比,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

2.1表情语言心理学家发现,当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时,所获得的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对方交谈时的表情获得的。所以老师在课堂中应恰当利用表情来帮助教学,会起到出神入化的作用。如课堂上有学生开小差,一个严厉的眼神使他迅速改正;学生回答对问题,一个赞许的目光或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使他得到莫大的鼓励。学生在认真听课时,一般都会盯住老师的脸,假如一位教师总是一种表情,就会使学生的注意中心由于缺乏变化而轻易分神。老师的在讲课中随着知识讲述而起伏变化的表情,还可以还是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人性本质,避免知识的机械性。如讲述一位科学家的成就时,一个崇仰、神往的表情胜过任何的语言陈述。

2.2手势语言不知大家注重到没有,凡是做老师这一行的人,说话时非常喜欢打手势,其实这是一个职业习惯。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都喜欢使用手势语言,因为手势动作和表情一样,都是老师个人情感的外在表现,能使满堂生辉,增强教学效果。手势有时还可起到口头语言无法取代的作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学语言虽然可以传递各种数学信息,但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象运转机械一样冷漠死板,在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增添亮色和活力。

总之,教学语言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学语言表面上看是口才问题,实质上是教师学识与修养的问题。正如人们常说的:文如其人,言如心声。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引人入胜,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科学的思维,深化理智,强化教学内容,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临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