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发展思路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发展思路研究

王耀明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132

摘要:中国成为世界范围的集成电路领域的大国,与之不符的是进口额持续增加。要想摆脱这种不良局面,唯有发展我国自主创新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领域的核心部件的发展。值得一提的两年前,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内容重点强调了要突出产业链完成格局的布局。集成电路制造业服务化已经成为全球集成电路制造业的重大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融合以及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竞争环境下,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向国际化、细分化、协作化和服务化发展,未来将实现从“制造生产型”向“高效服务型”的转变。

关键词:集成电路;制造业;发展思路研究

1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

首先,我们看一下全球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发展态势。未来十年内,整个ICT产业规模和利润能够看到硬件15%,网络15%,软件、解决方案及服务70%。做芯片、做硬件越来越不能赚钱,规模会越来越小。现在很多资本都在投互联网、投服务。从ICT产业的发展阶段来讲,我们走过几个阶段,最早以设备联接为主,到现在融合阶段,接下来是智能化的阶段。早期计算平台阶段Wintel,基本上这个时代已经过去。正在进行的是协同计算的深度融合时代,这个时代以国际上的苹果、Google、亚马逊为代表,在国内我们看到阿里、百度、小米、华为为代表的企业。最近我们都看到阿尔法GO与李世石围棋大赛,五场比赛4:1,说明智能化时代开启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侧面说明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要强调一点,我们看到成果的本质还是要依托于基础的芯片发展。我读博士专业是学人工智能,我当时看人机大战,不相信机器能够战胜人。回顾20年,我们当初觉得搞这个研究很难,随着芯片的计算和通讯能力高度发展后,现在具备了这样的基础。虽然说我们将来看到的发展趋势是以软件服务的解决方案为主,但作为基础的核心,IC的核心基础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产业应该是重点发展。作为芯片行业,我们要和互联网企业深度结合,在芯片这个产业上,要搞新的创新模式,我们与互联网企业一起来分享这样的规模和利润。

2集成电路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

2.1集成电路产业市场份额有待提高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装备大都依赖进口,国内的集成电路制造业装备市场规模有限。国产设备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发展国内设备就是构建自己的技术,随着中国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限制的取消,未来制造业发展将进一步得到市场的验证。对于集成电路装备的国产化而言,特别是8~12英寸中的硅片和晶圆制造装备来统计来看,相当一部分是二手设备或者进口的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的缺失和不足,这不仅严重制约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信息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2.2集成电路制造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国政府倡导了重大专项的扶持,让一些关键设备进入了大生产线,并经过了评估和验收,对于新的产业化进程中,对于企业经营而言经济效益以及产品风险仍然需要重点解决,在与进口设备的竞争中,我们自主研发的设备很难有立足之地。特别是对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大规模国产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而言仍缺乏信心,使已经在生产线上验收的国产设备产业化进程艰难。目前,对于我国的一些设备制造商家而言,已经将集成电路设备成果应用到风险相对低的LED等其它相关半导体器件领域。市场率低和产业化进程缓慢,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关键材料的垄断。2008年02专项前,材料全部依赖进口,到了2015年8英寸的硅片SOI大量进入市场,抛光液和靶材开始进入市场,材料本土化的供应对于降低制造业成本,提升竞争力非常重要。

2.3缺乏复合型领军的高技术人才

集成电路制造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端人才的引进,更多是专业技能人才。相关高素质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言,还有相对匮乏。特别是对于高端装备、前沿工艺等领域的人才还是明显不足,会持续影响到后续产业发展,制约着集成电路生产线设备国产化的推广。集成电路制造关键技术、工艺等都需要领军人才的带领,虽然国家实行重大专项以来,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制造工艺不断提升、创新跨越加速等面临的各种复杂局面,人才的需求就显得更加重要。

3发展思路和建议

3.1国家和地区的顶层设计要有机结合

集成电路制造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领域,建议各个地方政府在积极配合产业发展做相应的统筹规划。做好顶层的设计和布局,合理引导产业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等发展。避免短期的投机行为,防止产业泡沫的负面效应。

3.2坚持创新发展,密切贴合产业链需求

集成电路的创新一定面向产业调整、市场需求,当前“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背景下,各种创新联盟、平台等不断涌现,应当在创新过程中把“模仿创新”改变为“自主创新”战略上从技术跟随到技术引领的转变。并协同产业链的发展,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创新,促进集成电路制造业的发展。

3.3加强产业体系生态的建设和完善

集成电路制造业除了产业链的互动、互通之外。还要面向外延发展,建设好产业生态圈的发展。特别是对于人才、激励、专利、融资、市场等多维度的融合并举。只有形成协同效应,并把生态系统建设好,产业发展才能不断进步。

3.4依托国家对于国产装备的发展机遇期,弯道超车

当前,正是我国对于集成电路产业大力扶持的阶段,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我们应当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国产装备替代、政策优惠等手段不断完善集成电路制造业的薄弱环节。积极建设国产设备生产线、替换国外设备等。

3.5注重人才培育和智力引进,整合力量推动创业创新发展

加强“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同时对于本土人才的培养是重点。积极培养适合国庆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集成电路制造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逐步尝试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实现互补互利、合作共赢的合作路径,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和体系的完善。进一步推动企业资源与教育资源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开创职业人才的培养。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鼓励企业多渠道、多途径引进海外集成电路领军人才和优秀团队,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创新基金的建立实现人才金融扶持的辅助,构建集成电路领域创新鼓励的桥梁,为集成电路领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4结语

集成电路产业是个综合学科的产业,不仅是技术、材料以及工艺的融合。更是科技实力的象征。正是因为这一点,全球范围内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该领域的成绩和技术发展。发展模式和途经该业不尽相同,但是重点都是抓住核心技术、部件、工艺以及材料的研究和话语权。其中,半导体代工的制程对于实现成本预算、制程提升,尤其是对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布局以及技术提升有着极其的意义。提倡加强产学研用模式、引导社会民间资本投入以及加强关键自主研发技术的支持。只要掌握好我们核心技术,集成电路制造业发展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向璐.集成电路制造中制程能力的提升[J].电子与封装,2014,14(03):37-40.

[2]李晓芬,韩忠华.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集成电路制造生产调度的分布异构数据集成[J].微型电脑应用,2012,28(11):12-15.

[3]赵天绪,段旭朝.基于缺陷均匀分布的集成电路制造成品率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模型[J].电子学报,2012,40(08):1665-1669.

[4]苏孝钐,田凌.面向自动测试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测试模型[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20(06):1473-1475+1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