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后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比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重型颅脑损伤后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比较

梁萍刘燕芳韦燕金

梁萍刘燕芳韦燕金(广西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5-0275-01

【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测量其平卧位时健侧肢体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采用自身配对方法,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及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患者肱动脉血压显著低于足背动脉血压(P<0.01)。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重型脑损伤后测量肱动脉血压困难时,可测足背动脉血压,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

【关键词】血压肱动脉足背动脉重型颅脑损伤

重型脑损伤后由于患者病情危重,烦躁,合并双上肢损伤,多条输液通路以及导管留置等原因,导致肱动脉血压测量困难。本文分析重症脑损伤患者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的差异及相关性,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一条血压监测途径。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0年1~8月,入住神经外科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17-68岁。全部病例经头颅CT证实为重型颅脑损伤,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Glasgow昏迷评分(GCS)3~8分。排除影响血压测量的基础疾病、血压测量侧肢体受伤、偏瘫。

1.2方法

1.2.1监测器材选用US9193009多参数监护仪、监护仪原装配置的自动充气袖带。每例患者固定1台,每季度医学工程师常规检修。

1.2.2监测方法监测者为在神经外科病房工作三年以上的护士。患者固定测量血压的部位、体位、时间。

1.2.2.1肱动脉血压监测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双上肢自然放松于躯干两侧,把自动充气袖带平紧缠绕于健侧上臂中部,下缘距肘窝约2cm,袖带标志线对准动脉搏动处,松紧度以能伸进一指为宜。按测压键,监护仪自动显示血压读数,30秒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第二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做记录。

1.2.2.2足背动脉血压测量方法患者取平卧位,下肢自然放松伸直,暴露小腿,将血压自动充气袖带平紧缠绕于健侧踝上2cm处,袖带标志线对准足背动脉搏动处,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按测压键,监护仪自动显示血压读数,30秒后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第二次,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做记录。

1.2.3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

2结果

2.1患者平卧位时健侧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较及相关性检验见表。

表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值比较及相关性检验(n=96)(x±s)

肱动脉血压足背动脉血压rP

收缩压119.56±13.82139.72±16.210.86<0.01

舒张压71.39±8.3682.21±9.650.78<0.01

由上表可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肱动脉血压极显著低于足背动脉血压(P<0.01)。足背动脉血压与肱动脉血压呈显著正相关。

2.2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的相关分析分别以肱动脉血压为因变量,足背动脉血压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

肱动脉血压收缩压=43.16+0.54×足背动脉血压收缩压。

肱动脉舒张压=36.06+0.49×足背动脉舒张压。

3讨论

血压是评估循环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也是重型颅脑损伤后监护和治疗最基础的血流动力学动态监测手段。监测肱动脉血压是临床上最重要监测血压的方法之一。当肱动脉血压测量困难时,用下肢血压值替代肱动脉血压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胡国勋[1]等报导在同样的血管内压下,血压值与肢体周径呈正相关,患者小腿远端周径与上臂周径接近,足背动脉与肱动脉同属中动脉,顺应性相同。因此,重型颅脑损伤后测量肱动脉血压困难时可测量踝部足背动脉血压。本对照与吉晓丽等[2]的研究结果相符,提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肱动脉血压显著低于足背动脉的血压(P<0.01),两者存在线性依存关系。因此,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双上肢损伤,测量上肢血压困难,又未来得及测中心静脉压,双下肢无瘫痪及血管损伤时,可测量足背动脉血压,并根据回归方程推算肱动脉血压,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压监测提供新的途经。

参考文献

[1]胡国勋,任晓莉,刘妍.下肢血压测量方法对比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05,34(4):333-334.

[2]吉晓丽,赵发燕,陈高蓉等.足背动脉与肱动脉血压测定研究[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