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的建筑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中西方的建筑特征的差异性研究

贾欣如

大连育明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0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地推进,全球化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大方向上的沟通交流,在多个领域的各个方向上都存在相互借鉴以及创新发展,近些年来中西方艺术设计的对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针对中西方建筑特点、文化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进行阐述,并展望了未来我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西建筑;差异;分析

一、中西方建筑的特点:

1.中国建筑特点

中国建筑的特点的概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其一,在建筑的布局方面,我国的建筑布局主要呈现出庭院式的建筑组群及布局,基于我国古代传统的“长幼有序,内外有别”的思想,我国的建筑布局多由若干单一建筑及相应的围廊、围墙等一系列小建筑组成,串联起来就形成前后院;其二,在空间布局方面,我国建筑在空间布局上主要呈现的特点是轴线对称的艺术特点,其产生的原因是基于我国古代社会分级明显,长幼、男女、主仆均有高下之分,使得在建筑上呈现出主宫室位于轴线上,其余的建筑位于轴线的联测,并且呈现出左右对称的分布,总体上呈现出均衡对称的空间特点;其三,在建筑环境方面呈现出的特点,我国的建筑在环境选择方面主要收到我国传统的思想的影响,这些思想包括“天时地利人和”、“万物与我为一”等,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我国的建筑在实施时并非采取改变自然、与自然对立的状态,而是促使建筑和谐于自然之中[1]。

2.西方建筑特点

对于西方建筑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如下两方面进行阐述:其一,是西方建筑的艺术思想,对西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影响最为深远的是西方的宗教以及神化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相应的建筑风格,例如哥特式的建筑受到中世纪宗教思想的影响,在建筑特点上就呈现出:空灵、纤瘦、高耸以及尖峭的特点;其二,是西方的建筑格局,与我国的庭院式组群布局和均衡对称的空间安排不同的是,西方的建筑在布局方面主要表现为单一的布局,以及感官上的立体,最具代表性的为古希腊的柱式建筑,就是布局单一、感观立体的完美诠释。

二、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造型、空间以及建筑理念方面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

1.在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

中国的建筑材料多集中表现为木头、夯土以及石头,而其中运用最为广泛的要数木材,上至皇家、宗祠,下至平民居所,其建筑的主体多为木制材料,而西方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为一些坚实、刚硬的石材,无论是迈锡尼的狮子们,还是希腊神庙,这些建筑都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西方建筑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到后来的尖券、飞浮壁等结构的实现都是以石头为主要材料。

2.在建筑形式造型方面

中国的建筑造型无论是皇家建筑的长安城还是居民住宅的四合院,在建筑形式上主要满足于封闭的形式,且其造型多为了表达隐含的象征意义,例如重檐铺殿顶就是身份尊贵的象征;而西方建筑则不然,西方建筑主要凸显出空间开放的特点,因此在建筑形式上主要呈现出轩敞的形式特点,而在造型的表达上则更为注重形式美。

3.在空间方面

在空间上,我国的建筑主要呈现出的特点除了上述提到的轴线对称的特点之外,还呈现出封闭围合以及横向平铺式发展的特点,内部有围墙,外部有城墙;西方建筑由于思想文化的影响,主要呈现出强调建筑个体,且竖向发展的特点,并且与中国的闭合的建筑风格相反,西方建筑的风格多为敞开式的

4.在建筑理念方面

我国的建筑多重视绘画艺术的应用,并注重人的感受,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而西方建筑则更为重视雕刻的应用,因而追求一种更为立体的美学[2]。

三、我国建筑的发展趋势:

上述阐述了我国与西方建筑的各自特点以及两者存在的差异,然而建筑作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意象的基本需求,其设计和发展也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并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当下进入了信息时代,并且全球存在着资源能源以及环境危机,进而对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未来的建筑的发展主要呈现出如下几点趋势:

1.绿色生态建筑势在必行

所谓的绿色生态建筑,指的是建筑在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兼顾社会经济、生态经济以及企业自身经济等多方面,使得建筑可以因地制宜,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的组合体,以实现建筑的舒适、健康、高效以及美观的生态要求[3]。

2.建筑的耐久性将会更大的提高

当下的建筑的寿命一般维持在五十年左右,建筑的寿命短不仅对屋主来说是一种损失,从环境资源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和利用率降低,因此在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耐久性增强将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之一。

3.建筑的智能化以及科技体现

当下的信息时代,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和体现不仅为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更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

4.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当下的资源能源危机以及恶劣的环境所带来的巨大威胁,使人们注意到对生态环境的兼顾,未来建筑的实现必须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为原则。

结论:综上所述,在全球化的趋势影响下,艺术文化的融合也在方方面面进行渗透,中西方建筑近些年也有频繁的交流和借鉴,但其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差异也有助于两者之间更好地借鉴和发展,但基于当下的社会发展背景,新时期下,对建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多方的努力下,未来的我国的建筑的发展将会翻开崭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张颖超.中西方建筑特点和室内风格设计的对比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3):67-69.

[2].薛飞.中西方建筑文化比较[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7).

[3].张松.我国建筑设计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商界,2010(5):387-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