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

朱盼盼

胜利油田胜东瑞康幼儿园山东东营257100

摘要: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深入推进,个别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有益补充,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集体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在当前很多的幼儿园中仍然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设计与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基本功。而如何优化集体教学活动设计,扬集体教学活动之长,避其所短,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实效,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需要每一个幼儿教师深入思考、不断研究。

关键词:指南集体教学儿童发展

一、集体教学的优越性

1.高效、经济、公平。对一些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由一位教师同时组织指导三十位左右的幼儿进行学习,可以节约教育成本,提高效益。同时,由于集体教学往往是为全体幼儿提供同样的学习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说,有利于他们接受公平的教育。

2.对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引领性强。尽管幼儿学习的途径是多样化的,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自发学习也是重要的学习,也能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促进发展,但由于集体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因此更容易发挥教学“走在发展前面、引导发展”的功能。

3.系统性强。集体教学的内容和顺序一般是教师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及教育教学大纲而精心安排的,因此具有较强的系统性,既有利于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也有利于获得相对系统的经验。

4.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集体感。围绕同一内容展开的集体教学,有利于师生和同伴之间交流互动、分享经验,使同伴之间的差异成为一种资源,大家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团体生活的乐趣,增进集体感。

二、如何实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选择好教材。由于幼儿园的课程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有充分的自主权。而教材的好坏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前提。一套好的教材,首先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给幼儿的信息是否正确、是否科学:其次要考虑它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能让幼儿懂得什么道理,培养幼儿什么品质;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原有基础,即选用的教材是否能被幼儿接受、跟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多大差异;第四,要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关注选用的教材能不能吸引幼儿,让幼儿有兴趣地学。教材的选用只有考虑了本身的科学性、教育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点,才会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才会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制订适切的目标。选择了一套好的教材后,教师便要结合教材内容制订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切的教学目标是实现集体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在制订目标时,教师要考虑目标的全面性、适切性和操作性。全面性是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知识与技能、习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适切性指的是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既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又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操作性则是指活动目标要具体明确,突出对幼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目标的表述上,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使用“体验”“感受”“喜欢”“探索”等词汇。

3.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对此,我认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兴趣、引发问题、唤醒守望、注重体验、尊重差异、关注全体”这六个环节。首先,要集中幼儿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根据幼儿注意力的特征,把最重要的内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至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使教学的内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幼儿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有层次性、挑战性的内容,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

4.设计恰当的问题。教师要考虑问题的适宜性,即幼儿能否回答这些问题、是否适合回答这些问题。对幼儿的提问,要从幼儿已有的亲身体验出发,使幼儿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能结合自己的经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知。设计的问题要注重开放性和挑战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行为,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地进一步推进或延伸教学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带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能提高幼儿的思考深度,让幼儿在自身原有的经验之上去发现一些新的问题、探索新的知识。否则,幼儿的认知就得不到发展。

5.进行有效的回应。在课堂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多种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是一个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到底怎样做到有效回应呢?首先,教师要对来自幼儿的信息作出价值判断。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及时捕捉和分析来自幼儿的信息,到底哪些信息对教学有帮助、哪些信息应该及时回应、哪些信息可以进行引导和进一步拓展。

其次,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教师要真正静下心来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只有充分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才能发现幼儿的需要,及时满足幼儿的需要,从而作出有效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