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陈泉旭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桂合村完全小学533902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只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美育的渗透。不善于挖掘数学本身所特有的美,不会用数学美来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对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引导学生去创造数学美,使学生在愉快的数学审美活动中潜移默化,陶冶性情,充实丰富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美的欣赏能力,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造性潜能。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渗透审美教育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长期以来,鉴于小学教育及教育主体的特点,以往那种“以技入道”的教育,以单纯传授技能为目的,忽视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已经完全被当前的素质教育形势所淘汰。小学生的数学素质教育应当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要充分利用社会以及学校中丰富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增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人文修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数学美,对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美,欣赏数学美,进而引导学生去创造数学美,我觉得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制造机会,让学生创造美

审美的最高境界是创造美。让学生感知美、识别美、体验美的最终目的也是要让学生去创造美,让他们用自己的劳动为社会增光添彩。所以,数学课上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创造美。如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回锥体这些立体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立体组合图形,可以是房屋,也可以是雕塑等物体,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美感。这样在设计过程中既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创造美的机会。

二、感知数学图形的对称美

对称性是和谐性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它反映的是审美对象形态或结构的均衡性、匀称性或变化的周期性、节律性。在现实世界中,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对称性,广泛地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既有轴对称、中心对称、平面对称等空间对称,又有周期、节奏和旋律的时间对称,还有与时空坐标无关的更为复杂的对称。数学的对称美,实质上是自然物的和谐性在量和量的关系上最直观的表现在客观世界中,对称的形式是很多的:动物形体与植物叶脉都呈现着对称规律;人体的外部器官是左右对称的;一棵树在水中的倒影,又呈上下对称,对称的事物,能给人以美的愉悦。在小学数学知识中,更是存在着对称美,有数的对称:12321,123454321,3345433;式的对称:12x231=132x21,12x462=264x21,12x693=396x21,axb=bxa,a+b=b+a;形的对称:轴对称,中心对称,镜对称,等等在教学中,利用对称美能诱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如教“轴对称图形”时,先出不各种对称图案和色彩各异的蝴蝶、蜻蜓标木以及眼镜、字母A,M等对称图引导学生观赏,接着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经小组讨论,学生们竞相发言:蝴蝶张开美丽翅膀飞翔时,左右两边的翅膀大小形状一样;蜻蜓的眼睛很大,它左右两边的眼睛和翅膀也是一样;假如从眼镜中间对折,左右两边大小相同……由此,师生逐步归纳出对称图形的特点,对称轴等知识。这样从美的欣赏到对美的理解再到对抽象知识的概括,大大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使学生在图形、线条、色彩、对称美中主动接收知识。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中要尊重小学生,重视小学生的主体性,不简单讲解与灌输,而应采取讨论式以及实践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让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感悟。

四、多方面有机结合,培养兴趣

课堂数学教学与课外数学教育活动必须有机结合。课堂教学最好是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必修课综合性,应当将数学的相关基础知识融为一体,为小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素质奠定基础。数学兴趣活动课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既适合自己又贴近社会的多种选择,培养和提高个人技能的课程;各类数学作品欣赏课程;数学社会学、数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相关课程。课外数学教育活动则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持之以恒,建立良好的数学文化氛围。

五、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数学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学生与学生合作的精神。在教室开辟数学教学园地、张贴著名数学家的挂像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六、在数学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同时,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再次,必须培养自身好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设备,尽可能自己制做数学电脑教学课件。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数学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审美教育,才能培养出学生的个性,自信心、创造性。我们一定要增强以审美为核心的观念,弄清技能技巧只是手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旭远张健《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六次版

[2]吕炳君《教育新理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一次版

[3]李敏《魅力中国》2017

[4]吴快华谭立义《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备课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2018

[5]《美学三讲》中译本5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