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抢救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用于急性脑梗死抢救效果观察

张巧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安徽合肥230001)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急诊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我院收治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急诊护理,n=31)、观察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n=31),回顾分析2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及总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后遗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74.19%),NIHSS评分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抢救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可使抢救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抢救;全程优化急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81-02

脑梗死为临床救治中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脑组织缺血缺氧为主要致病原因,当病情急性发作时具有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可引发偏瘫、肢体运动障碍、神经功能障碍等[1]。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时救治为改善预后,降低致残及死亡率的关键。既往研究表明,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应用在病危患者抢救时间缩短、效率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主要探讨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临床价值,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于2016年3月—2017年期间入院接受救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者均接受MRI、CT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发病至入院抢救时间<6h;未伴有其他脏器功能严重损伤。排除有精神类疾病者、最近接受过较大手术者或有脑梗死发作者。按急诊护理方式将纳入者实施分组。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对照组(n=31),患者性别:男17例,女14例;年龄:50~77岁,平均(62.5±2.5)岁;合并症:8例为高血脂,10例为冠心病,13例为高血压。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患者纳入观察组(n=31),患者性别:男18例,女13例;年龄:47~76岁,平均(61.5±2.3)岁;合并症:7例为高血脂,12例为冠心病,12例为高血压。病例合并症、性别等基础资料比较,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接到患者后,护理护理人员快速将其推至抢救室实施抢救,迅速做好呼吸机、心电图等急救设备的连接,给予生命体征检测并严密监测相关指标变化情况,实施院前护理及急诊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全程优化急诊护理:(1)院前抢救:在接到急救电话后,抢救小组在5min内快速出诊,途中保持通话畅通,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自救;抵达现场后护理人员立即给予生命体征测量,实施简单急救手段及病情评估,及时向急症室汇报患者情况;开放绿色通道,缩短患者中途耽误时间,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情绪安抚,提高其救治信心及配合度。(2)急诊接诊:将患者快速推至抢救室,迅速实施病情初步判断,做好采血、心电图连接等,协助医师实施相关抢救措施;(3)术前护理: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救治措施实施目的、效果等,缓解其心理压力,做好术前相关准备工作;实施溶栓治疗过程中,高度关注患者血压变化情况,协助患者保持合理体位,做好溶栓正对性护理,减低并发症发生风险。(4)术后护理:加强环境护理,保证患者拥有安静、整洁、舒适的治疗环境;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定时做好相关检查;待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鼓励并指导患者做相关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合理饮食。

1.3效果评估

所有患者均得到3个月的随访,了解并评估抢救效果。(1)主要观察患者分诊、抢救所用时间及后遗症、复发情况。(2)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显效:患者恢复正常的生命体征,NIHSS评分减少幅度超过90%;有效: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善,NIHSS评分减少幅度为46%~89%;无效:NIHSS评分未降低,相关体征指标均无改善。总疗效为有效率、显效率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0软件实施数据统计学分析。NIHSS评分等计量数据使用(x-±s)表示,对比行t检验;有效率等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以P<0.05表示。

2.结果

2.1相关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相关抢救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抢救相关指标对比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进展快、致残率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发病后,如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有效救治,错失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窗,会大大降低抢救成功率,影响患者预后。因此,该类患者救治过程中须最大限度缩短发病至救治的时间,及时给予患者溶栓治疗。本研究将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在分诊、抢救时间缩短及抢救效果等方面均表现出良好效果。

全程优化急诊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与常规急诊护理比较更具目的性、计划性以及时效性[3]。在急诊救治过程中应用该种模式,可有效保证急诊救治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还可大大降低护理工作的盲目性,使急诊救治过程中护理工作实施效率、质量均能得到明显提高。全程优化护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时,医护人员将时间观念贯穿与患者院前抢救、急诊分诊、术中及后护理整个过程,保证患者分诊时间得到最大限度缩短[4]。同时,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护理人员及时鼓励、协助患者进行适当早期康复锻炼,进而避免患者出现严重肢体功能障碍,使其获得更理想康复效果[5]。本研究中,观察组救治过程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该组分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均显著缩短,患者抢救后复发、后遗症发生率均显著更低,抢救总有效率显著更高。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全程优化急诊护理,护理效果更显著,有助于患者抢救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闭先玲.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23-24.

[2]李海平.急诊护理流程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护理效果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23):2877-2878.

[3]丛薇,王玉,刘明荣,等.分析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急救效率及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5):16-17.

[4]梁燕萍,何家成,麦丽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流程管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6,22(8):104-105.[5]徐萍.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对急性脑梗死救治时间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1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