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的盲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1

学生心理发展——教育的盲区

窦启芳

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这样写道:有时老师上课批评不专心的学生太严厉,有时老师偏爱好学生,有时老师不太关心差生……更有甚者有时连老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成为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托词!作为人师者,既高兴又不是滋味,高兴的是我们的学生对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非常在意;不是滋味的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竟那么遥远?难道老师在课堂就这样伤害学生?教师那不经意间的言行真的能让学生那样刻骨铭心?

教师对学生是那样的关心,苦口婆心地传授知识,注重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然而,当我们的教师在从事这样的劳动时,效果怎样?说得偏激一点,有时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让教育的效果功亏一篑,甚至还让学生怨恨。这是什么原因呢?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好形势下,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使他们不再是学习的机器,不再为学习成绩而烦恼;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特长得到了发挥、个性也得到了培养。可是我感到总有一些与这好的教育形势不相适应的内容,那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国也加入了世贸组织,那么将彻底的敞开国门,走向世界,那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将不断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给我们的国民发了“警视牌”,而学校教育将是国民素质高低的基础与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多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给学生、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很大,那我们的教育还缺少什么呢?那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与评价!

在几年前就提出了学生心理发展的评价,可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还没有高度重视,还没有认识到健康心理的深远意义,这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的合格的劳动者是非常不利的。孙云晓老师那《夏令营中的较量》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真实、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明强烈的场面对比,令我难以忘怀。中日小朋友在夏令营中较量什么?中日小朋友之间真正的较量是什么?恐怕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智力,还有情感和心理!孙老师的这篇报告文学震动全国,也惊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引起他们高度的重视。可是,几年过去了,看看我们的教育成果怎样呢?老师的一句批评,我们的学生承受不了;老师的一个动作,学生接受不了;甚至老师对某个学生笑一笑,有的学生都不能理解,认为是不公平的!是的,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校园,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接触了社会上的各种各样,他们的年龄还小,但他们却接触了很多本不该知道的东西,造成了知识结构、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差距,这么幼小的心灵却过早的“成熟”,而他们的年龄、知识、阅历与他们的心理极不相符。那么,他们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社会、看老师、看同学?

这里我姑且不论教师如何去关爱、呵护学生,如何尽职尽力去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而是另一个与之对立统一的话题,学生心理的过早“成熟”,似乎已成了教育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盲区。学生群体中的一部分,由于社会影响、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幼小心灵的扭曲,他们往往用异样的眼光看同学、看老师、看社会,得到的答案必然是不正确的。诚然,有教师教学方法、处理方式的不当,但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用什么方法去教育他们?怎样才能填补素质教育的这个盲区?

我认为首先要有平等的学生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环境,生长经历,我们的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在他那小小的心灵里深深扎下老师的爱!同时,对特殊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爱,给每个学生一个平等的发展机会!

其次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那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接触,多谈话,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注意对学生心理的调控,尽量使他们有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活动、学习。

第三建立合理的心理发展评估标准。现有的心理发展评估标准内容是比较好的,但过于粗糙,已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同时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评估过程中也很难到位。在原有评估标准的基础上,至少还要有学生的耐挫能力、理解宽容等心理因素的评估指标,对每项指标的评估操作还应有具体的细则,这样更有利于教师的操作,评估结果的准确。

第四增加心理体验的实践活动。学校要尽量运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模拟社会,例如小到遭遇困难,大到创业艰辛,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心理体验,从而锻炼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心理素质得到健康、良性的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

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绝不是以前的中国,现在的学生,正是国家明天的建设者,他们面临的将是赤裸裸的残酷的竞争。试想一下,如果他们现在连老师的一句话都经不起,连一点委屈都受不了,那他们将来怎样步入社会,面对竞争?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吧!因为只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塑造出坚强的个性,伟大的人格,才能成为强者!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与实施,绝不能有学生心理发展与心理素质发展研究的盲区!

作者单位:江都市曹王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