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2

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临床疗效

方智辉

方智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300456)

【摘要】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发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确诊的54例白血病,且54例患者的中性粒细胞<0.5X109/L。按照非随机同期对照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A组采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案,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伊曲康唑。观察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以及真菌感染率,并作出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真菌感染率为22.2%,B组真菌感染率为7.4%。统计结果显示,A组病患真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大于B组病患(P<0.05)。A组疾病有效控制率为81.5%;B组有效控制率达92.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能有效地预防由于免疫功能的损伤而引起的真菌感染,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沙利度胺伊曲康唑真菌感染

恶性血液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十大杀手之一。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恶性血液病患者体内能够合成、分泌大量的正性血管生长调控因子,导致血管新生。而血管的新生与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浸润和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1]。这一研究提示,抗血管新生可能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突破。沙利度胺作为一种抗血管新生抑制剂,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应用沙利度胺治疗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然而,恶性血液病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加之药物的作用,往往会并发真菌感染,严重威胁白血病患者的生存率。因此,防治真菌感染是治疗白血病的首要任务。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54例白血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了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09年4月~2011年9月收治的54例初发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3.7岁。其中男31例,女23例。所有患者均经过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学检查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3],且所有患者的中性粒细胞<0.5X109/L。急性淋巴细胞性患者21例,急性髓性白血病33例。54例病患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各27例。A组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组,B组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均完全知情且遵循自愿原则。治疗前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正常,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的类型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明确诊断后即开始治疗。A组患者化疗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mg/d辅助治疗。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VTC/LP方案,急性髓性白血病采用DA方案。B组的治疗方案在A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口服伊曲康唑200mg/次/d,共15d。

1.3观察指标

为有效评价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的临床疗效,需观察以下指标:1)真菌感染率。其中真菌感染的标准见参考文献[4]。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依照血液病的疗效标准[3]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三级。其中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有效病例。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病例资料涉及到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软件为SPSS13.0,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比较。由表1中可以看出,A组真菌感染率为22.2%,B组真菌感染率为7.4%。统计结果显示,A组病患真菌感染的几率明显大于B组病患(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率比较

*与A组相比,P<0.05(x2检验)。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从表2中可以看出,A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有9例,部分缓解的有13例,疾病有效控制率为81.5%;B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的有15例,部分缓解的有10例,疾病有效控制率达92.6%。统计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者疾病的有效控制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两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与A组相比,P<0.05(x2检验)。

3讨论

沙利度胺是一种抗血管新生抑制剂,无明显的脏器毒性,而且无耐药性,它通过抑制恶性血液病血管的新生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及复发[5]。有研究证实,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在治疗恶性血液病和其它实体肿瘤中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患者在应用大量的化疗药物后,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会大大减少,而中性粒细胞的减少往往会引起致命性的真菌感染。由于真菌感染比较难确诊,在临床上往往会导致治疗的延误。因此,预防性防止真菌感染成为治疗恶性白血病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策略。

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中性粒细胞<0.5X109/L的恶性白血病患者,旨在通过观察该类患者在应用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在应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2.2%,与某些文献报道相近[6]。而B组患者在联合加入伊曲康唑之后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仅为7.4%。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应用沙利度胺和伊曲康唑能有效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病几率。在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上,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这一结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患者感染真菌的数量及严重程度有关,有待我们做进一步的炎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感染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沙利度胺联合伊曲康唑能有效预防恶性血液病化疗导致的真菌感染,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

参考文献

[1]ZiniJM,TobelemG.Angiogenesisandhematologicmalignancy[J].BullCancer,2007,94:S241-246.

[2]HulinC,FaconT,RodonP,etal.Efficacyofmelphalanandprednisonepulsthalidomideinpatientsolderthan75yearswithnewlydiagnosedmultiplemyeloma[J].ClinOncol,2009,27(22):3664-3670.

[3]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一121.

[4]中华内科杂志编辑委员会.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修订版)[J].中华内科杂志,2007,46(7):607-610.

[5]袁振刚,侯健,王东星,等.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诱导治疗初诊多发性骨髓瘤[J].癌症,2007,26(12):1369.

[6]剑峰,林茂芳,钟永根,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7,17(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