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伍丙酸睾丸酮终止6~18周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5-15
/ 2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伍丙酸睾丸酮终止6~18周妊娠的临床效果观察

蔡玉荣

蔡玉荣

(珠海市斗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广东珠海519100)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伍丙酸睾丸酮终止6~18周妊娠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孕6~18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又无药流禁忌的妇女,随机分成AB两组各56例,A组(观察组)每隔8小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mg(第一次空腹,第二次服前.后2小时禁食,第三次空腹。).丙酸睾丸酮100mg肌注每天1次×3天,服米非司酮后48小时阴道加用米索前列醇0.6mg,置药后4小时未流产阴道重复用药1次。B组(对照组)除不用丙酸睾丸酮外其他用药及处理与A组完全相同。自第1次阴道用米索前列醇后24小时内流产者为有效,清宫清出物小于30克者为完全流产。观察二者的流产效果副反应等情况。结果:二组有效率为94.6%,完全流产率A组高于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6.8%和69.8%,产后1小时内出血量A组明显低于B组分别为45.0±27.2和61.5±41.4毫升(P<0.01),两组副反应均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发热率A组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92.9%和67.9%,但均能于产后3小时内自行恢复正常。结论:丙酸睾丸酮能提高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的药流效果,减少宫腔残留和出血。但可能增加发热的发生率。

【关键词】药物流产;米索司酮;米索前列醇;丙酸睾丸酮;出血量

【中图分类号】R16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4-0103-02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已扩大到终止中期妊娠,效果良好[1]。但其主要的缺点是阴道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偏多。其原因可能是蜕膜剥脱不完全和宫内组织残留所致。鉴于丙酸睾丸酮具有对抗雄激素使子宫内膜及其血管萎缩易于剥脱止血的作用。笔者对比观察了112例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配伍丙酸睾丸酮终止6~18周妊娠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09年10月来我站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妇女112例,随机分成A、B两组,各56例。A组(观察组)给予口服米非司酮配伍肌注丙酸睾丸酮加阴道用米索前列醇,B组(对照组)除不用丙酸睾酮外其他用药与A组相同。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24.8±5.6(15~41)和24.6±5.1(15~40)岁,平均孕次分别为2.2±1.3(1~8)和2.3±1.3(1~7)次,平均产次均为0.6±0.8(0~4)次,平均孕周分别为12.2±3.2(6~18)和12.9±2.5(7~18)周。上述各项因素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药流前常规体检,并行B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时间检查,除外前列腺类药物禁忌症。

1.2药物米非司醇(mifeprsterone),25mg/片,米索前列醇0.2mg/片,均由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丙酸睾丸酮25mg/支,由广州明兴制药厂生产。

1.3用药方法及处理

A组:每隔8小时口服米非司酮50mg(第一次空腹,第二次服药前后禁食2小时,第三次空腹)共三次,同时肌注丙酸睾丸酮100mg一天一次连续三天,米索前列醇0.2mug一片共0.6mug辗成粉放入阴道后穹窿,如置药后4小时未流产者重复阴道用药1次,24小时仍未流产者,根据孕周等情况改用钳刮术或其他方法终止妊娠。B组:除不使用丙酸睾丸酮外其他用药及处理方法与A组完全相同。为观察宫内残留情况及减少产后出血,所有对象全部常规清宫。清宫时间为妊囊或胚胎及胎盘排出后1小时,如胚胎排出后半小时胎盘仍不能排出者立即清宫。

1.4观察与效果判定

所有对象阴道放药后全部住站,建立病历,观察记录宫缩腹痛、等情况,并按常规间隔时间测量体温。第一次阴道放药后24小时内流产者为有效(包括完全不完全),清宫清出物少于30克者为完全流产,否则为不完全流产。

1.5统计学方法

按大样本均数间比较u检验,率间比较四格表χ2检验。

2.结果

2.1流产效果

A、B两组有效者均为53例,各失败3例,有效率94.6%。完全流产A组46例,完全流产率86.8%(46/53),B组37例,完全流产率69.8%(37/53),组间差异显著(0.05<P<0.01)。宫腔残留A组32.1±23.5(5~100)克,B组83.7±89.6(10~300)克,组间差异高度显著(P<0.01)。流产时间(第一次用米索到排胎)AB两组分别为4.4±2.3(1~12)、3.8±1.8(1.2~8.5)小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u=1.50,P>0.05)。产后1小时内出血量(包括清宫术中出血)AB两组分别为45.0±27.2和61.5±41.4毫升,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副反应口服米非司酮后112例中有3例感到轻度头晕,其中A组2例,B组1例,均无需处理。使用米索前醇后的副反应主要表现为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和腹泻。寒战、恶心呕吐、腹泻的发生率AB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总发生率为:寒战22.3%(25/112),恶心16.1%(18/112),呕吐14.3%(16/112)。发热的发生率很高。且A组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92.9%和67.9%,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U=3.51,P<0.01)。但所有发热对象于流产后3小时内均自行下降到正常范围。

3.讨论

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类药用于终止早中期妊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根据有关学者的调查[2]其主要的副反应是阴道出血偏多,时间延长,原因是蜕膜剥脱不完全或宫内组织残留。通过本组对比观察,米非司酮、米索前醇、丙酸睾丸酮三药联合使用可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宫腔组织残留和出血。由于米非司酮合并使用丙酸睾丸酮可降低绒毛、蜕膜组织内孕、雌激素受体含量,加速蜕膜、绒毛变性、坏死脱排胎、出血、副反应、宫腔残留落及排出[3],联合用药可使蜕膜剥脱完全,从而达到减少残留和出血的目的。但本观察同时也表明丙睾并不能提高药流有效率及缩短流产时间,且有增加发热作用,这可能与丙睾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笔者观察到在药流量最主要的副反应是发热而并非恶心呕吐和腹泻,但流产后3小时内均能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综上所述,衡量利弊,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配伍与不配伍丙酸睾丸终止中早期妊娠,效果为前者优,值得采用。

【参考文献】

[1]姜学智,杜明昆,黄紫蓉.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与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终止12-22周妊娠的比较性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7,5:279-280.

[2]吴尚纯,肖碧莲,刘云蝶,等.米非司酮药物流产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1999,5:206-210.

[3]张帝开,陈学煌,邝健全.米非司酮合并丙酸睾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研究.证明妇产科杂志,1994,10(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