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68例临床分析

张群英

张群英(睢县人民医院内科河南睢县4769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260-02

【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对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8例患者均停用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步长稳心颗粒1包(9g),每日3次口服,观察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症状评价。结果服用步长稳心颗粒1个月后心律失常的次数就明显减少,至12个月时基本消失,并且总的有效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加。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是有效且安全的。

【关键词】步长稳心颗粒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

顽固性心律失常是指经2~3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或恶化,除外电解质及药物所致的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常见,尤其是在老年人更是多见,且易复发[1]。目前在临床上针对老年性顽固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是第Ⅰ类Ⅱ类Ⅲ类心律失常药物。该类药物的使用较为普遍,对房性、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都有效,但由于其有明显的减弱心肌收缩力和潜在的β受体阻断的作用,因此,应用于伴有心功能不全、阻塞性肺部疾患或窦房、房室传导阻滞的老年心律失常患者时必须谨慎[2]。同样,在老年人中应用该类药物也有可能诱发心功能不全或导致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异常,长期使用可增加猝死率及总死亡率。寻求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长期使用不增加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本文旨在探讨心房选择性钠通道阻滞剂步长稳心颗粒“新机制”在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共观察68例患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3月共收治老年顽固性心律失常患者68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70~89岁,平均76.5岁;病程1~5年。其中:冠心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9例,心肌炎8例,肺心病6例,原因不明2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心悸、气短、胸闷、头晕乏力、心前区不适及睡眠不安等。心律失常为室上性者36例,室性者18例,房性者14例,治疗前均曾多次反复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心律平(普罗帕酮)、胺碘酮、雷诺嗪、利多卡因、决奈达隆、β受体阻滞剂、心律宁等,但疗效和安全性均不甚佳。

1.2临床检查

68例患者均行心脏超声检查,42例心脏大小正常,18例左心肥厚,8例左心室扩大。接受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前均停用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2周,并行普通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律失常情况。服药后1、3、6、12个月复查24h动态心电图.

1.3治疗方法

在治疗病因及活血化瘀基础上口服稳心颗粒(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50026),9g/次,3次/d,温开水冲服。均以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日再次进行临床症状评价、普通心电图及24小时心电图(HoIter)检测。

1.4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心血管系统药物基础制定的《心血管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以及1979年中西医结合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判断效果[3],显效:24h动态心电图期前收缩消失或减少90%以上;有效:期前收缩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有效水平;恶化:治疗后期前收缩比治疗前增多。

1.5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Ridit分析、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治疗后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及睡眠不安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临床症状的缓解总有效率89.8%(显效率60.8%)。

2.2治疗前后心率、QTc均无明显变化(P>0.05)。

2.3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情况:稳心颗粒治疗后对房性早搏改善的总有效率为70.0%,显效率13.3%;对室性早搏(包括室早二联律、三联律及多源性室早)的总有效率为81.7%,显效率20.0%。

3.讨论

顽固性心律失常在老年人多见,在应用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易复发,而且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有效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有致心律失常的效应,特别是对心肌及心脏传导系统作用明显限制了临床应用[4],笔者认为对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在治疗上还必须考虑到以下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年龄因素,老年人因为全身各器官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对药物代谢有直接影响的肝肾功能下降,与药物副反应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方面与青壮年有明显的不同;二是患者的基础疾病和心功能状态,这是决定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的主要因素,老年人的心律失常多数发生于冠心病、高血压、慢性肺部疾患等老年常见病,而且这些疾病往往伴随有慢性心功能不全、气道阻力增高等合并症,或者合并有窦房结、房室结功能异常而出现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等复杂情况,使临床医生在抗心律失常药物选择方面受到很大制约;步长稳心颗粒是近年国家批准的第一个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新药,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组成,其中主要有效成分是甘松。国内外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一致证实:(1)稳心颗粒可延长心肌细胞内外膜动作电位时程,对心肌细胞的纳、钾、钙离子通道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具有Ⅰ类、Ⅱ类、Ⅲ类抗心律失常的药物特点,提示稳心颗粒广谱抗心律失常的疗效确切;(2)稳心颗粒在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同时,使跨室壁复极离散度缩短,确保了稳心颗粒的临床安全性[5]。

参考文献

[1]Godman,Bennete.Ceciltextbookofmedicine.21thedition.ElsevierScience,Signapore:PetLtd,2003,152-161.

[2]张新军,葛宁.稳心颗粒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心电图检测结果的影响.华西医学,2005,20(2):263-264.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6):323.

[4]吴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323-336.

[5]杨杰孚.中药抗心律失常.稳心颗粒“点面兼修”医师报2011,7,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