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护士性格因素的影响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护士性格因素的影响效果

王丽萍高燕

(甘肃酒泉市人民医院甘肃酒泉735000)

【摘要】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护士性格因素的影响效果展开探究。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由非乐群性格的护士展开临床护理工作,探究组患者由乐群性格护士进行临床护理,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状况展开观察与评分。结果:经评分结果得出,在护理后,探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要明显低于探究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来说,护士的个人性格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必然会带来一定影响,相对而言性格较为外向的护士其心理护理工作开展效率更高。

【关键词】心理护理;性格因素;影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2-0147-02

大多数女性在得知自身患有乳腺癌后,对该病症的后期治疗都会出现抗拒和恐惧心理,使得患者的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甚至部分患者也会受到巨大打击[1]。乳腺癌患者在失去女性特征后,其临床普遍会出现焦虑、抑郁、恐慌等心理,因此该病症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普遍还需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病症得到有效改善[2]。但从以往医学临床的研究方向来看,大多数研究者都将护理工作放于护理方式之上,却忽视了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对护理人员的性格缺乏相关研究[3]。对此,本文围绕该话题展开探讨,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中护士性格因素的影响效果展开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选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探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经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得出,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在36~45岁,病程在1个月~6个月;探究组患者年龄范围在37~45岁,病程在1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所负责心理护理工作的护理人员其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年龄范围在27~40岁,两组护士各10名,其工作年限在3~7年。对此,在临床基础性资料的比较上,2组相比无差异,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护士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均接受专业护理培训,经临床考核通过再将其分配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护理人员。对照组患者由非乐群性格的护士展开临床护理工作,探究组患者由乐群性格护士进行临床护理,两组患者所应用的心理护理措施均相同,每天护理时间超过5小时。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给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评分分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心理问题越轻,反之则越严重。并对两组患者发放相应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以t值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值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经评分结果得出,在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评分结果相比无较大差异,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后,探究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

3.讨论

乳腺癌是是当前我国女性群体中的高发疾病,但其中也存在1%的几率发生于男性群体当中。在近几年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后,乳腺癌在临床中的发生几率已越来越高,目前该病症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乳房切除术为主,但该治疗方式大多数女性都难以接受,这是由于女性在切除乳房后将会失去部分女性特征,因此女性患者在面对该治疗方式时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4]。有相关心理学研究曾表明,通过外界一定的沟通技巧活安危能够引导人们改变心理偏激状况,而这也同时表明,护理人员需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做到完全了解,同时护理人员自身也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需通过自身性格来诱导患者走出心理困境,积极勇敢的面对治疗,从而使心理护理工作的各个有效性得到完全发挥[5]。对此,本文将不同性格的护士人员作为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开导者,并从护理结果中发现,探究组患者的心理问题改善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此,由此结果可证实,不同的护士性格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对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来说,护士的个人性格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必然会带来一定影响,相对而言性格较为外向的护士其心理护理工作开展效率更高。

【参考文献】

[1]刘爱民.手术室护士性格对乳腺癌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的影响[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患者手术安全规范化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2.

[2]张婷.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乳腺癌患者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

[3]孙丽媛.乳腺癌术后患者伤残接受度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效果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6.

[4]王红乔.恶性骨肿瘤化疗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其干预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

[5]柯素颖.乳腺癌患者情绪状态调查及两种心理干预对其情绪调节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