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现状

张文

张文甘肃武威第八中学733000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写作技能目标的要求,在基础教育结束时学生须“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便正确地掌握使用英语语言,而写作能力则能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水平,因此英语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呕心呖血去努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中学生却最怕作文,不少学生在作文课中冥思苦想,却提不起精神,许多人往往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怕的原因是什么?多数人认为是“没有东西可写,词汇贫乏,不会开头、结尾,感到头痛难写”。也就是说,写作材料匮乏,是导致学生产生怕作文心理的主要因素。

部分学生也认识到了英语写作的重要性,但是,学生普遍对英语写作有畏难情绪,在平时学习中往往存在着不敢写、不会写也不愿写的“三不”现象。他们没有用英语写日记,记笔记,写读后感、书评、影评的习惯,更不用说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了。

教师的教学活动仍然停留在仅仅讲授课文大意、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和语法等内容上,学生虽然课堂上听明白了,但由于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环境去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一旦使用语言时,就显得力不从心。

不少学生缺乏写作动机。根据调查,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很少在课外时间练习写作,主要原因是他们缺乏写作动机。除少数喜欢外语的学生外,多数学生对学习写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应付考试似乎是他们学习的唯一动机。因此,他们常把外语学习(尤其是写作)当作一种负担,不愿在上面花费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如何培养写作兴趣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以后写作教学的重点。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才动笔写作。但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人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难以广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

可见,平时善于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如何帮助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呢?

一、观察积累

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但客观存在的环境万物与丰富生活的种种特色,只有靠观察才能发现、掌握与积累,才能形成写作的素材与题材。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地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写作时便能厚积薄发,得心应手地选择材料、正确立意。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要侧重方法的指导,通过课内分析讲解、课外观察示范等,教会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的全面观察、捕捉事物特点的集中观察、由此及彼互相对照发现异同的比较观察等,从中准确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特征,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这样积累的材料,既具有丰富性,又具有准确性。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多角度、多侧面观察,如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上位和下位、远视和近视、仰视和俯视等,到写作时,就能根据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并能由近到远、由今到古,通过广泛联想,把平时观察积累的不同时空的材料按照某种特征或写作目的组织起来,思接千载,情通万里,澎湃时间长河,激荡空间风云,使文章内容生动、立意升华。

二、阅读积累

自然环境海阔天空,社会生活瞬息万变,大千世界内容丰富,人们靠直接观察所获的材料只能是凤毛麟角,必须借助间接观察大量补充。间接观察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大量课外读物内容广博,知识丰富,经验纷繁,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兼容,是前人观察成果的结晶,更是中学生写作中可以广泛采撷的素材。所以,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承受熏陶、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的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自觉指兴趣浓,千方百计找书看,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文社会、哲学经济、文学艺术广阅博览并持之以恒;动笔墨指阅读过程随时动笔圈、划、点、批、摘、记,将书中有用的材料以一定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到写作时便可自如运用;多形式如粗读、精读、详读、略读、泛读、速读等均需掌握,并会根据需要和读物内容决定读书方式,提高阅读效果,积累广泛而又精要的材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笔下生辉、运用自如,非从阅读始不可。

三、缩写——用缩影的形式把握课文

缩写是在保留原文体裁、题材、主要内容、结构顺序、人称角度的前提下概括原文内容、压缩篇幅,使之成为一篇内容简明、语言简练、中心突出的短文。缩写时一定要准确完整地把握原文,有关主题的主干切不可任意删减,也不可随便摘取其中部分要点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