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1

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分析

陈正江

陈正江(四川省开江县人民医院放射科636250)

【摘要】目的:探究X线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X线平片检查组,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后将三组患者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相比较。结果: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0%、75.0%,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准确率明显低于经CT检查与经MRI检查准确率,临床可推荐应用CT检查与MRI检查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X线平片检查、CT检查、MRI检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3-0210-01

在临床外科中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疾病,随着人们年龄增长,工作强度增大,过度体力劳动等原因均可导致腰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从而使得腰椎间盘出现纤维环破裂及髓核脱出等问题。

等髓核脱出后,会对腰椎神经产生压迫,患者出现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1]。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诊断时,不仅可根据患者病史与症状进行诊断,还应经影像学检查找到病变囚,且需明确具体病变情况[2]。本研究旨在探究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为24~61岁,平均年龄为(39.5±11.3)岁,病程4个月~19年,平均病程为(7.6±1.6)年。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各20例,即X线平片检查组,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且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X线平片检查组:经X线平片检查,选择北京万东500mA大型X线摄影机。患者保持侧卧位,双腿并拢向前屈,大腿与躯干保持直角。叮嘱患者保持腰部放松。中心线对第四腰椎摄取侧位片,颈静脉切迹与耻骨联合中点连线和摄影台中线重合,得到标准正位片。CT检查组:经CT检查,选择日本东芝全身螺旋CT机。

患者保持仰卧位,先扫侧位定片,调整合适扫描架倾斜度,保持和椎间盘平行。通常扫描L3~S1各椎间隙,每椎间隙扫3~5层,层厚3~5mm。观察脊柱突出部位,是否存在脂肪与硬膜囊受压,是否钙化,是否出现根淹没及真空现象。MRI检查组:经MRI检查,选择西门子1.5TMR扫描仪。患者保持轴位或矢状位体位,层厚5mm。

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髓核突出、游离,是否存在神经根受压,是否存在Schmorl结节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经(x±s)表示,且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三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经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为55.0%、80.0%、75.0%。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检查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率比较

3讨论腰椎间盘退变多开始于20岁左右,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髓核脱水,变性,弹性降低,纤维环出现裂隙,韧带松弛等退行性变化,为腰椎间盘突出的内因[3]。急性或慢性损伤会导致椎间盘内压变大,为髓核突出及纤维环破裂的外因。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可协助临床治疗,明确病灶部位,了解继发病变,确定手术位置[4]。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X线平片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具有重要诊断意义。其中经X线平片检查,可清晰了解的患者退行性变化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进而协助医生确定患者腰椎情况,同时还可排除患者伴有腰椎结、肿瘤及腰椎滑脱等腰椎疾病可能性;经CT检查可将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形态、大小充分暴露出,清晰观察神经根、硬脊膜受压情况,进而协助医生确诊[5]。同时还可了解患者小关节早呢过生、黄韧带肥厚及椎管等情况;经MRI检查可对腰椎行多方位成像,清晰暴露出腰椎解剖结构,协助医生了解腰椎结构中细微病例变化,还可排除神经与脊柱肿瘤干扰[6]。

本研究中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中,多为青壮年,病因多由于劳动强度较大,坐立时间较长及意外伤害等。随机分为X线平片检查组,CT检查组及MRI检查组,三组患者价差后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为55.0%、80.0%、75.0%。CT检查组与MRI检查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可应用CT检查与MRI检查开展诊断工作。

参考文献:[1]陈国雄.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MRI影像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03):115-116[2]王卢林.腰椎间盘突出症CT与MRI影像比较的临床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2013,19(29):624-625[3]殷好治,周万军,滕建玲,刘永刚,傅晓琴,刘明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CT与MRI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21(23):124-126[4]钱华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5):93.[5]李彦,石峰.青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及病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9(3):271.[6]梁方晓,王伯源,白德波,等.X线摄片结合CT扫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