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两岸音乐教育的差异性提出改革可行性方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9-19
/ 1

针对两岸音乐教育的差异性提出改革可行性方案

刘玲

一、高师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一)现状分析与改革设想: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其教育学科课程,特别是与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的设置地位,内容体系及教学方式有直接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体现培养学生音乐教育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的音乐教育理论课程只是由在第六学期开设的音乐教材教法一门课来代表(72学时),体现音乐教学实践的的教育实习课(6周)则被安排在第七学期,成了学生毕业前的应急教育。这样,不仅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学习不足,且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没有时间加以改正和弥补。这样的课程设置和安排对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知识结构的建立和音乐教学能力的培养,都难奏其效。学生毕业后,不能在短期内胜任工作。

依据目标模式理论,通过对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学分以及教学方法的全面、系统的改革形成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合理的课程结构,系统的教学内容,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措施的系列课程。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基本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力。加强实践环节,落实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环节,并结合学习与实践中的问题和特定专题,分析研究音乐教学心理,培养学生的教研能力,将原来的一门音乐教材教法课改为由音乐教学论(50课时),教材分析与试讲(40课时)教育实习(6周),音乐教学心理研究(34课时)构成的四门系列课程。

(二)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的改革措施:

1.理论教学:

(1)从教材改革入手,构建理论联系实际,既有理论又有操作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

(2)在教学方法中加强对学生教育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过程中,分四个步骤:

①无教师指导的模式教学,在学习音乐教学论课程之前,小组讨论,分析教学内容,设计教案,分环节试讲。

②有教师指导的模拟教学,在学习音乐教学论课程之中,个人分专题,分环节试讲,其主要作用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实践,解决前段教学中的问题。

③个人独立教学。

④教学评价。指对试讲与实习中的个人进行小组评价,其主要作用是利用反馈信息,对教学实践与目标是否达到要求,进行总结和评价。

2.教育实践

(1)联系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和实践,加深对理论学习的理解。

(2)在见习、实习中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研究课题,形成实习论文。

(3)实习中,设立最佳课教学,培养学生教学策略研究意识和激发学生音乐教学艺术的创作能力。

(4)利用学生试讲中的教学评估环节,培养评价、考核音乐教学的能力,做到能评、会评、会设计有关问卷等。

(三)结论

这种以目标模式理论为依据的音乐教学法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掌握音乐教育教学规律为特点,具有从事普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能力为目标。通过音乐教学论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结合见习和实习,加强了实践环节落实音乐教学技能训练的要求,强化提高教学能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在音乐教育理论与时间的系列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已经基本达到了通过音乐教学论的学习,从理论上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教学之门,通过音乐教材分析与试讲和见习、实习,训练学生走上音乐课堂教学之路,通过音乐教学心理研究,培养学生的音乐教研能力之目的。

二、关于如何调动中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研究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调动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借助美的形式,创造学习音乐的艺术氛围。

第二,教师以对学生的爱,对音乐的爱,创作最佳的审美情境。

1、把教师的爱.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教学中,使教师的每一举手、投足,都传递着情感的信息。在安排教学中每一个细节是都应向自己提出“是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来检验自己的安排正确与否。

2.教师要以共同学习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获得学生的友爱、理解和信任,共同体验音乐美的愉悦。因为“施教者和受教者共同面对同一审美对象,处于同一审美情境,双方共同赏析、共同感受、共同受着教育”。“施教者传授知识的权威感因而淡化、隐退。”

总之,为了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起点,从审美角度考虑每一教学步骤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在教室的爱心指导下,逐渐消除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距离,愉快地和音乐交朋友,通过音乐的熏陶,逐步地认识社会、认识人生,丰富其精神世界,培养高尚情操,这才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学生有兴趣学习音乐的目的所在。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中国黑河市与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中学音乐教学体系比较及改革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