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采用不同注射方式对孕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地塞米松采用不同注射方式对孕妇的影响

刘璐

刘璐(马鞍山市妇幼保健医院产科243000)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地塞米松两种不同注射方式对孕妇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将96例具有早产倾向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注射方法,其中A组46例采用肌肉注射法(6mg/次,每日2次,3天为一疗程),B组50例采用静脉注射法(10mg/次,每日1次,3天为一疗程),评价两组用药后孕妇的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采用肌肉注射法,可减少孕妇的不良反应,减轻孕妇的痛苦。

【关键词】早产孕妇地塞米松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214-01

早产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占妊娠的5%—15%,其中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是导致早产儿早期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以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但有时因地塞米松引起的不良反应给孕妇带来了痛苦,为探讨减少孕妇应用地塞米松的反应,现将两种不同注射方式进行临床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7月产科收治的具有早产倾向的孕妇,年龄22—35岁,孕29—34周,其中初产妇66例,经产妇30例,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心脏病及精神障碍者。将符合条件的孕妇随机分成A组和B组,两组孕妇在孕龄、病情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操作方法

将药液带至床旁,主动与孕妇沟通、解释用药目的。A组:地塞米松6mg/次,采用肌肉注射法,按肌肉注射的操作流程。B组:地塞米松10mg/次,按静脉注射的操作流程,需缓慢注射,注射盘内备好抢救药物。

1.3评价标准

注射过程中,主动与孕妇交流,询问有哪些不适症状,耐心倾听主诉,记录孕妇的面色、呼吸,有无胃痛、恶心、返酸、呕吐、胸闷、会阴部针刺感以及坐立不安搔抓会阴部动作的症状。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两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比较,A组与B组相比,A组的反应率明显低于B组,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地塞米松采用肌肉注射法可减少孕妇的不良反应,减轻孕妇的痛苦,见表1:

表1两组孕妇用药后不良反应观察表

3.讨论

地塞米松属糖皮质激素,与肺泡Ⅱ型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产生多种糖皮质激素相关性蛋白,然后作用于肺泡Ⅱ型细胞促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释放,降低NRDS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早产儿的死亡率。据有关文献报道地塞米松是同内药物中不良反应最轻的一种,所以目前使用地塞米松这一疗法已被肯定并广泛使用,但是由于地塞米松属于抗过敏药物,所以其本身引起的变态反应易被忽视[1],本组病例中,孕妇用药后则发生不同程度的恶心、返酸、胃痛,甚至出现呕吐等,这可能与静脉注射药液吸收速度快,起效迅速,激素在短时间内进入人体,促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亢进,抑制胃黏液分泌,降低胃黏膜的抵抗力,加重胃黏膜的损伤。其用药后1-3min出现一过性面色潮红、胸闷,甚至呼吸困难以及外阴奇痒,持续1min左右迅速消失,此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可能与患者自身的因素:①患者个体差异[2],高敏体质者;②身体虚弱;③紧张或恐惧,使心理应对能力下降。有人认为是Ⅰ型变态反应[3],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药物本身成赋形剂有关[4]。因肌肉注射给药后,药物要经过毛细血管的吸收后才能到达大能到达大的血管,然后再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发挥作用,与静脉给药相比,增加了一个吸收的过程,所以与静脉给药相比,肌肉注射的药物在体内发生作用的时间要晚很多,也许是此原因采用肌肉注射法孕妇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两组对比p<0.05。

经过及时的反馈给医生这一信息,现阶段遵医嘱给药均采用肌肉注射法,明显减轻孕妇的痛苦。临床使用地塞米松时仍应注意:护士应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给药方法,注射盘内备好抢救药物,用药前询问是否对地塞米松过敏以及告知孕妇可能会出现会阴奇痒、胸闷等症状。主动与孕妇交流、沟通使孕妇有思想准备,以免引起紧张、恐惧等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刁友涛,曾抗,孙乐栋,等地塞米松注射液致过敏反应1列[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69.

[2]张英杰地塞米松致精神症状二例[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6):388.

[3]胡文彬,江素玲地塞米松不良反应[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1),2177-2178.

[4]王丽199例地塞米松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8,28(18):1623-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