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构建和谐高效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章迎弟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生态课堂是小学数学教师推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的。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数学领悟,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层次。

关键词:生态课堂;小学数学

数学生态课堂犹如溪水碰撞岩石,将一串串思维的浪花溅起,唱响一曲生命的欢歌,从而将心灵激荡;数学生态课堂又好似羊儿在绿地上自主觅食、自由咀嚼,诗意地栖居,在润物无声中感悟成功,享受成长。其间,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精神、数学力量必定会伴随着知识一起增长!

一、数学生态课堂是爱意无限的课堂

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课堂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学生就像春天的鲜花,婷婷玉立,抖擞精神。而有的教师上课,课堂乌云密布,雷雨交加,学生就像是暴风雨中的麦苗,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

为什么同一个班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上课,学生的学习情绪迥然不同?我认为这是爱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老师要像春风一样对待学生”,用真挚深厚的爱去换取学生心灵的钥匙。课堂生态的基础是师生的和谐,而张扬师生个性的课堂才是真正和谐的课堂。因此,在生态课堂中,我们倡导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必须把心中的烦恼和不快统统抛到九霄云外,用自己巨大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心,对知识的酷爱,对教学的责任感,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护和帮助,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

如“比的应用”一课的引入教学:(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后)

师:你们看到了哪些景色,美吗?

生1:我看到了春天,我们教学楼前杏树开花时的景色,太美了!

生2:现在校园里的桂花开了,真香啊!

生3:我们楼后面柿子树上一个个小灯笼似的柿子真惹人喜爱。

……

师:这么美的校园需要我们怎样?

生: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师:是啊,让我们的校园既整洁又美丽,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责任。请看例题:305班和605班是友谊班,他们共同承担了面积为800平方米的操场的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生(口答):是400平方米。

师:这是一道分配的问题,分多少?

生:分800平方米操场。

师:怎么分?

生:平均分。

师:通过平均分,我们605班和305班分得的保洁区的面积都是400平方米,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我认为这样分不合理,因为我们是大哥哥,应该多分一些。

师:看来平均分有的时候也不一定公平、合理,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

这时课堂上情意浓浓,学生带着高昂的情绪进入新知的探究学习之中。

二、数学生态课堂是创设生活的课堂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创设生活的教学场景就要求教师要创造条件,将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引入课堂,将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引入数学学习。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充分挖掘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经过加工提炼,将之引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替换、改造或补充,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学习氛围的影响。可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教学,其核心内容应是经过优化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活动,帮助各个学生本身的潜能尽可能地进行开发,使其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最终达到教学和发展的完全统一。数学主要来自于生活,但其又广泛地使用在生活中。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参考实际的生活情景以及生活中可以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给学生以观察和动手的机会,学会从身边常见的事物中学习与理解数学,真正体会数学源于身边的含义,将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比如,讲授小数乘法的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实际生活开展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出示某人家的房间平面图,求出里面各位置的面积类型的题目,让学生按照实际的数学信息,寻找采取何种方法就可以将问题的结果计算出来。学生经过一定的观察后发现使用乘法可以依次计算出房间、小床以及阳台的面积。该活动的问题原型来自于生活,从学生平常的生活背景出发,可以引起学生浓烈的兴趣,进而形成了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三、数学生态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是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通过引导,让学生积极参与,最大限度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学、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发现数学的规律,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要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充分的实践体验,把活动的舞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

四、数学生态课堂是培养数学素养的课堂

数学课堂需体现数学学科的本色,散发浓厚的数学思想。适时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在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但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让学生亲自去猜想和发现,那样花费教学时间,降低教学效率,要侧重于“教”,有时候教给学生完整的猜想过程,有时候则要较多地启发、诱导、点拨学生。

学生对数学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教师也教得轻松。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教师创设各种环境,适当铺垫启发,引导学生联想,从而去思考三角形按照角来分类,要看什么角。让学生明白光看到一个锐角,不能确定是什么三角形,从而获得新知。这样发挥了知识的迁移作用,促进知识内化,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建立意义重大,其不仅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令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的情感,值得小学数学教师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参考文献:

[1]苗梅.让学生在数学课堂生态教学中快乐成长[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15(10):189-190.

[2]陆晖.浅谈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1,12(21):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