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地区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 1

在民族地区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杨虎成(卓尼县柳林小学甘肃卓尼747600)

【中图分类号】G64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5-24-0187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而在民族地区实施教学工作中一定要侧重在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上下点功夫。作为语文教师更是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从教二十余载,特别是在柳林小学任语文教学兼班主任时,个人通过点滴探索与积累,总结出以下做法,但只能算作个人一点不成熟的尝试,供同行商讨。

1.身正为范,为学生做榜样

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大方的姿态、教态、和蔼可亲的神态、幽默风趣的谈吐、潇洒的板书、丰富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学生。

1.1主动接近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不高高在上。如:在上班路上,主动与学生答话,问:你在几年级几班上课?语文老师姓啥?数学老师姓啥?你最喜欢上哪门课?为什么?还可有意点一个话题,如:卓尼街道美不美?乱贴广告好不好?不好,为什么不好等。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学生就能排除胆怯,大胆随意地说话,并且也能从学生口中了解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想,由于话题平常,学生就能放开说,这样,一方面教师与学生拉近了距离,另一方面还掌握了学生的基本情况,主要是激发了学生说话的兴趣,开打了学生无忌的童言闸门,激活了纯真的童心。

1.2在校园,学生向老师行礼,问好,老师要向学生示意,并且要回答学生的问好。老师好,同学好!当发现学生主动捡起纸屑、杂物丢进垃圾桶,老师要说:“你真是一个好学生,学校是老师的,更是同学们的”。在校园,与学生交际的场合无所不在,总之教师要抓住每一个细小的事,捕捉住口语交际的每一个机会,通过师生交流,娇正语言,但不可成人化,给学生语言的进步留下空间。

2.开课三分钟,注重语文兴趣的培养

教师在开课三分钟内,设计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让学生演讲、口头小作文、成语连珠、讲轶闻趣事、表演小品等,长期坚持,学生定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同时口语表达能力也会逐渐增强。当然也可以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方法导入新课:一是巧设板书,引起兴趣。如上《愚公移山》时,板书《愚公移山》,把愚公写的很瘦小,把山写的很高大,给学生造成视觉差,这样“小”的愚公怎么移动如此“大”的山呢?学生很有兴趣等待解答。二是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如《背影》中父子间相爱相怜的深情感动千万人。上课我用低缓而又略含一丝忧愁的声调朗读,而后点题。学生聆听老师真挚动人的朗读,情绪受到感染,马上会很投入地学习这篇文章。三是背诵古诗,引发联想。在上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先让学生背有关《春》的诗,如“春色满园关不注,一枝红杏出墙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学生沉浸在春天的诗意联想之中,激起他们视听的愉悦之感,学生对学习《春》这篇散文兴趣倍增,争先恐后的谈感受。

3.充分运用教具,吸弓I学生

在授蒲松龄的《狼》这篇文言文时,利用遇狼——避狼——御狼——杀狼四幅图来展示故事情节,依图串讲课文,内容明了,线索清楚,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杜甫的《春夜喜雨》时,画一幅《春夜雨景图》让学生看图背诗,妙趣横生。上陆定一的《老山界》时,运用课件展现红军过雪山的情景,讲授课文,学生兴趣极高。在一次说明文训练中,我搬出自己的邮册,让学生任找一枚邮票来介绍给同学,学生对此极感兴趣,说明片段训练文章写得很成功。

4.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愉快教学法

小学生的特点更是好动、好表现、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教师应根据此特点,寓教于乐。在教《七根火柴》和童话《皇帝的新装》时,我略讲大意后,就分角色排戏,安排了主角、配角、编剧、导演等,学生演得很成功,学得开心,既解决了上课枯燥无味、学生毫无兴趣的问题,又让学生掌握了新知识,教学效果较好,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开阔视野,重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可以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去,让学生广泛接触并阅读文学作品。也可开辟第二课堂,让他们动手参加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如办手抄报、做读书摘记,或让他们参加校园文学社,都能极好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习兴趣也来源于口语交际,通过“师生一生生”大范围互动,在互动中点拨、引导、赞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会愈来浓厚,反过来把口语交际的内容用笔记录下来,反复修改,就成了一篇篇小习作、小论文,再通过讲评活动,培养出小小演讲家、小作家,使语文教学中的说、写、训练全面落实,这样既增强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达到师生同进步、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