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研究

崔英敏

(伊通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吉林伊通130700)

【摘要】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展开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的效果。方法:筛选与随机对照105例因子宫内膜异位、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进入我院的患者,52例A组展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53例B组则联合展开反向添加疗法,给予两组疗效比对。结果:52例A组有效率73.08%(38/52),53例B组有效率是96.23%(51/53),(P<0.05)。结论:临床救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展开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效果突出,可改善转归,值得推荐应用。

【关键词】FSH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子宫内膜异位症;CA125值;反向添加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1-0104-02

当女性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后,其身体机能会显著降低,治疗中,在展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的基础上,配合展开反向添加疗法,即可充分改善转归。为了解该联治措施实践情况,通过随机对照105例因子宫内膜异位、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进入我院的患者,旨在提升救治工作效率,同时改善机体FSH值、E2值以及CA125值。

1.对象及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对照105例因子宫内膜异位、于2014年2月—2016年5月进入我院的患者,52例A组中,21岁~40岁,均值(35.0±2.23)岁。53例B组中,22岁~38岁,均值(33.3±2.58)岁,(P>0.05)。

1.2方法

52例A组均展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进入患者月经周期后,于第2d起,予以用药戈舍瑞林(共3.6mg;给药途径:皮下注射),两次用药的间隔期为4周,均用药3次。此外,53例B组则联合展开反向添加疗法,即患者第二次用药戈舍瑞林时,配合用药安宫黄体酮(共6.0mg)+戊酸雌二醇(共1.0mg),1d/次,用药8个星期。

1.3疗效标准

于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疗效展开比较。用药后,患者性交痛、痛经以及不规则性腹痛等症状都已经充分消失,同时盆腔组织的包块成分也已缩小:显效;患者性交痛、痛经以及不规则性腹痛等症状都已经改善,但是盆腔组织存在轻微疼痛感:有效;患者性交痛、痛经以及不规则性腹痛等症状都未表现出改善迹象,同时盆腔组织的包块成分明显增大:无效[1]。此外,对两组FSH值、E2值以及CA125值等进行测定、比较。

1.4数据统计

选取SPSS20.0软件展开本次研究,患者疗效选择“n/%”展开研究,同时FSH值、E2值以及CA125值都由“(x-±s)”进行分析,于两组之间展开比较之后,若均有明显差异出现,(P<0.05)。

2.结果

2.1给予患者展开两种疗法后效果

52例A组有效率73.08%(38/52):22例显效,16例有效以及14例无效;53例B组有效率是96.23%(51/53):39例显效,12例有效以及2例无效,(P<0.05)。

2.2给予患者展开两种疗法后临床指标

用药前,52例A组FSH值(10.30±5.92)U/L,CA125值(53.00±39.76)U/ml,E2值(426.95±320.45)pmol/l,53例B组分别是(10.59±6.11)U/L、(53.05±40.19)U/ml和(428.10±316.75)pmol/l,(P>0.05)。用药后,A组上述指标分别是(3.85±1.49)U/L、(16.50±11.76)U/ml和(119.68±38.55)pmol/l,而B组则是(2.55±1.20)U/L、(15.30±10.00)U/ml和(130.65±50.98)pmol/l,两组均有改善,同时两组E2值比较,(P<0.05),而两组用药后FSH值以及CA125值比较,(P>0.05)。

3.讨论

蔡夏英[2]等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本身属妇产科内多见性疾病类型,患病后,通过会侵犯女性卵巢组织,除了会出现盆腔组织异常疼痛以及不孕等现象外,还会对女性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所以要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防治。临床多选择手术方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展开救治,但手术方案中,一旦疏忽,就可能会引起病变遗漏现象、病灶遗留现象等,因此医患人员都青睐于行反向添加疗法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治方案。

一般而言,当患者用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会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成分充分消耗,在充分调节患者垂体功能的基础上,防止垂体分泌出大量促性腺激素成分,并使其雌激素始终保持较低水平,避免病灶组织迅速生长。但是,用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后,患者可能会有骨密度值异常降低,或者是低雌激素等问题出现,因此需要配合展开反向添加疗法,在对安宫黄体酮以及戊酸雌二醇合理应用的基础上,对患者性交痛、痛经以及不规则性腹痛等症状充分缓解,确保其E2值始终维持正常阈值范围[3]。本研究对患者分别展开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后,53例B组有效率是96.23%,比52例A组的有效率73.08%高(P<0.05);且用药后,两组病例E2值展开比较(P<0.05)。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救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通过展开反向添加疗法+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疗法联治措施,在提升疗效、改善转归的同时,还有助于改善机体FSH值、E2值以及CA125值,值得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卓莉,郝敏,赵卫红.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2):189-192.

[2]蔡夏英,林奕媛,彭晓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戊酸雌二醇及地屈孕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探讨[J].北方药学,2015,12(7):137-138.

[3]邹璐,龙礼华,唐丽霞,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反向添加治疗保守性手术后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0):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