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教学中信息加工方式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听力教学中信息加工方式的培养

毛咏玲

毛咏玲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信息加工理论的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加涅提出的,其主要理论是信息加工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指,由感官收集的信息,经分析,储存,转换并加以利用的过程。学习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本文主要研究了小学英语听力学习与信息加工方式的关系,以及如何培养听力信息加工方式等问题。

一、听力教学与信息加工方式

小学生的英语听力是以词汇,句型,语篇段落为主,通过学习和操练并获得技能,提高听话能力。人们将听力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听力教学中的信息加工方式是指:将听力所获得的信息,经过分析,储存,转换,并与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并做出正确选择或判断所采取的方式。因此,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方式对听力教学十分重要。

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英语学习,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听力任务也由简单对话转向篇章的理解。但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人们更多关注读,写技能的发展,而忽视听力的培养。许多高年级学生笔试应试技巧越来越高,而听力能力却没有相应提高。

然而听力对语感的培养,对今后语言运用都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升高年级学生听力能力?如何在听力教学中进行信息加工方式的培养?都将是我们不断研究的话题。

二、让学生接触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

听力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听力过程常常被分为两种信息处理模式。即自下而上加工法(bottom-upmodel)和自上而下加工法(top-downmodel)。自下而上加工法认为听力理解以语言的组成部分为出发点,如词汇,语法或短语等来理解内容。即运用听力内容本身的信息来理解。是由字,词,句的理解到篇章的理解。而自上而下加工法则是从学习者自身背景出发,基于生活经验和先前学习的普通知识。如果学生对听力内容的话题有更多的了解将有助于他对内容的理解。是从整体的感知再到字词的理解。

高年段的孩子由于英语字,词,句法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对自下而上加工法毫不陌生。然而对于初学者,以及当学生接触到一篇有一定难度或生词较多的文章时,学生通常是借助听到的个别单词,结合自己的知识背景,来理解文章大意的,即运用自上而下加工法。此时,学生自身的知识背景,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在平时训练学生听力时,有机结合这两种信息加工方法,使学生在听懂文章大部分词句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有难度的信息(生词或短语,句子),学生能够结合生活知识进行适当推理,将会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

三、如何培养听力信息加工方式?

(一)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听力活动

听力训练不仅仅是听什么,还包括为何而听?以下面的对话为例:

A:It’sthreeintheafternoon.Let’sgooutsideinthepark.Howaboutplayingtennis?

B:Lookoutthewindow.It’sraining.

A:Raining.Oh,no.

这篇对话,高年级学生也许能听懂。但对于所理解的内容,取决于学生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可以将听力任务分为三种:

一种是“听取细节信息的任务”,他涉及捕捉具体信息,如时间,名称,地点等,如例子中的“下午三点”,“公园”,“网球”等细节信息。老师可以让学生听后汇报时间,地点,天气等信息,就是一个简单的“听取细节信息的任务”。

一种是“听取要点的任务”,这是让学生用更总体的方式理解文意。课堂上,这样的任务,通常可以是识别内容主要意思,记录一系列活动等。比如在本文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知道对话的主题是什么,或者做出相应选择。

一种是“推测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也就是文本暗含的意义。在例子中,老师可以问,那两个说话的人出门了么?他们当然没有出门,因为下雨,文中没有直接说,但学生可以推测出信息。高年级学生常常在文本中遇到没用直接陈述的信息,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推测能力。推测需要较为抽象的思考,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技能。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听力任务的类型,弄清楚学生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做什么?再有侧重的听取内容,抓住关键信息,完成听力任务。

(二)培养听力的技能

听力的技能多而杂,以听词汇和语篇为例。

听词汇时要静心听和看口型。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的现象,结果导致自己没弄清发音,就按照想象中的方式来读了,这不仅会导致音读不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听时还要引导学生看老师口型。课堂练习发音,要耳到,眼到,口到。例如在学习最后一个音节是轻辅音的单词。例如:book末尾/k/的轻辅音。如不看老师口型,很容易忽视,以为没有这个音节。只要能注意听老师发音,看老师口型,就会准确模仿老师的发音。

高年级学生经常会有听语篇的练习。对于这种较高难度的练习,教师可注意将三个听力过程的结合。

1.听前活动(pre-listening),听前的热身活动对于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背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听前要做好两件事:提供语境和激活有助于理解的知识背景。教师可提供给学生一定情境,或根据课文标题(因为标题往往是该课主题)让学生预测一下将会听到什么内容。例如看到6A《Holidays》学生自然会想到一些人们熟知的节日,时间,人们会开展什么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预想,猜测活动,学生对内容做到未听先知,再听时,就会觉得容易些。还有可根据听后的练习,或老师听前的要求预测。通过分析归纳这些问题,可得出文章所涉及的内容。

2.听力活动中(while-listening),听较长的对话和短文时,首先要搞清楚谈话的话题,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思路。不要被个别长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难倒,也不必忙不迭地把听到的句子都翻成中文。而要善于抓关键词和关键问题,尤其听清涉及的五个W(人who,物what,时间whattime,地点where,原因why)。然后尝试速记和画,速记是英语听力应试的重要技巧,也是一种复杂且要求很高的技能。在小学高年级就应培养学生的这种听力分析能力。速记的是一些关键的单词和句子。单词可以取词的首字母,如C代表Christmas,S代表Spring等。一般疑问句可缩成Can...do...?Does...do...?特殊疑问句要重点记疑问词,如When,Why,Where。通过这种途径把语音信号变为视觉信号,可延长大脑反应时间。

3.听力活动后(post-listening),教师要设计相应的多样化的听力任务,来巩固对内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测试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听力部分失分并不是内容本身听不懂,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他们没有看懂题意,导致失分。这就说明有不同类型的听力语篇,还要有不同的听力任务。教师可根据难易程度设计练习,如听音选择图片,听音给句子或图片排序,听音匹配相应图片,听音回答问题,完成短文填空等等。

学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练习形式,从而能够应付各种不同类型的语篇,做出不同的回应。多样化的听力任务,提高了他们的应试能力,还培养了学习兴趣。因为单一的练习会让学生感到枯燥。

(三)结合泛听,形成积累

信息加工方式的培养方法还很多,可以通过泛听,来扩大学生词汇量,积累英美文化。有利于学生运用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方式学习。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取词汇一方面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获得,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泛听获得。运用故事,小诗,录音,广播等泛听材料训练学生听力。这些课外听力材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头脑。反复多次地听,反复多次地讲,词汇积累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小学生也能将经常听到的内容脱口而出了。

泛听的材料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总是一味的听课文,会令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不如尝试听简单的短剧,故事,歌曲,幽默,原声录音剪辑片段等激发学生兴趣。内容可不要求都能听懂,但求培养语感。听不懂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解释。

结束语

总之,听力教学中信息加工方式的培养,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听话能力和理解,运用能力。相信在老师的策略性指导下,高年级学生的听力能力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