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高职就业问题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1

从当前高职就业问题谈如何开展就业指导

王克帅赵伟霞

◆王克帅赵伟霞潍坊科技学院26270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开始传入我国,职业生涯指导理论就是其中之一。在这种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各级教育机构纷纷开展职业生涯指导,使得职业生涯指导在我国发展得较为迅速。我国高职院校虽然面向在校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起步很晚,却有极大的发展势头,因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潜能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岗位,培养他们基本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使高职学生能更理性地选择与个人志趣和社会需要相符的专业方向,使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能切实地做好职业进入前的准备工作,已成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承担起的教育重任。

一、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

1.专业结构不合理。一些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依旧追求门类齐全,向综合性院校过渡的趋势十分明显,导致办学特色不明显,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差。这就使得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吻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社会急需的人才培养不出来或数量极少,而社会不太需要的又供大于求。

2.就业率成为“形象工程”。2004年初教育部就提出高职高专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并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作了进一步安排,将就业率作为检验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个别院校出于对学校形象、后续生源和专业发展的考虑,采取了弄虚作假的手法“提高”就业率,把就业率当成了“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学校、社会、学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毕业生综合素质欠缺。部分毕业生存在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自我为中心以及个人修养缺乏等问题,不少用人单位表示,应归咎于毕业生在校期间“修炼”不够。此种情况很多时候会成为毕业生就业路上的绊脚石。

4.创业选择未“热”。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有些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变了样,尤其是在经营领域、融资渠道和税收优惠等关系到大学生创业的关键问题上,创业的大学生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扶持。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指导的基本对策

1.指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调查发现,当代高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专业没有经过认真分析,不愿毕业后从事该专业的工作,他们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都十分盲目。因此在职业问题上,高职院校应首先帮助高职学生对自己的条件和发展潜力做出综合评价,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天赋、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然后再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志向、学习条件和其他因素,结合职业理想,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使高职学生达到他们的职业生涯目标,必须做出长期的学习规划,从而获得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条件,具备个人发展的良好素质。

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

(1)辅导员要注重开展个性化辅导。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社会经验并不丰富,想到自己独当一面面对复杂的社会时,就会出现畏难的心理,大多数学生会感到枯燥,渐渐失去信心和动力。为了改变这种心理状况,让学生们准备充分,辅导员应开展个性化的辅导,实行一对一的互动的辅导。

(2)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指导从学生入校开始就已经开展了:大一阶段,重点督促学生积极学习,获得更多的知识,并培养他们养成职业意识;大二阶段,重视学生创新能力、探索能力的培养。此时的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真正开始有了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对专业、对自我发展的认知不断完善,辅导员此时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可以帮助他们逐步完善、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

(3)掌握学生情况,合理推荐人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在大学期间与之接触最为频繁的人,辅导员直接参与学生管理,与学生长期相处,对学生的信息、资料掌握得十分清楚,这些正是社会企业所需要的资源。因此,辅导员也担当起了推荐工作的责任。

3.切实保障,实现由形式重视向实际支持转变

伴随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指导在破解就业难题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纳入高校的顶层设计,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真正给予充分重视,实现由形式重视向实际支持的必然转变。

三、总结

在新环境的引导下,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要创新工作内容,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利用有效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思想,积极推荐学生就业,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朝华提高高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5)。

[2]王文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社会因素[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2)。

[3]王东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若干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09,(6)。

[4]池忠军简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及其模式架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