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

陈祖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

【摘要】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信息相互传递的过程,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重要地位。但我国目前存在沟通交流障碍的儿童人数仍然逐年增加,从侧面也反映了我国儿童沟通交流康复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究其原因,与儿童康复专业指导人员缺乏沟通交流技术和社会支持力度等因素有关,这些问题都给儿童沟通交流康复工作造成了阻碍。本文基于上述问题,对儿童康复过程中沟通交流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以期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沟通交流;儿童康复;应用探讨

儿童在2~4岁这一阶段是最容易出现沟通障碍的时期,沟通障碍的具体表现包括发音不流畅、言语和倾听功能存在障碍。据我国卫生部门面向国民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学龄期儿童中有将近10%的儿童存在听觉、语言能力方面的障碍,由此可见,对存在沟通交流障碍的儿童进行康复指导工作尤为重要。

1、沟通交流对儿童康复工作的影响

在人类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沟通交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行为,沟通艺术也逐渐被人们重视,护患沟通完美符合了现代整体医护模式以及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对儿童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安全意识均可起到积极作用。由于儿童康复工作具有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因此,在院内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有利于儿童康复,而医护人员户患儿以及患儿家属沟通是否顺畅,对治疗和护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尤其是针对因残疾、脑瘫、神经受损而存在沟通交流障碍的患儿,在其康复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沟通交流对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因此,儿童康复人员如何提高自身的沟通交流技巧,从根本层面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儿童的康复质量是目前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艺术性的沟通以及有效的交流方式可增进医务人员与患儿之间的亲和力和信赖感,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在维护患儿利益的同时,也能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双赢局面。

2、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具体应用

2.1建立第一印象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有美好的外在形象,包括仪容仪表、精神状态、服饰搭配等,要给患儿留下美好、圣洁的第一印象,例如医护人员的服装力求干净整洁、无褶皱破损和污渍,因为破损、肮脏的衣服会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恶性刺激,产生不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在接待患儿和家属时,要以积极主动、乐观和蔼的情绪去感染他们,减少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在对患儿信息进行登记时,力求详尽,医护人员可根据登记信息,以患儿的乳名或者其他亲昵的称谓称呼患儿;最后,肢体语言也是保持良好形象的重要方法,医护人员可用手轻柔的抚摸患儿,让其能感受到友善的态度,此外,一个关切的眼神,和令人舒心的微笑也是在沟通过程中解决紧张、生疏的重要方法,成熟稳重、和蔼可亲是保持沟通艺术的先决条件,也是医护人员高素质、高修养的直接体现。

2.2与康复儿童的沟通交流

由于儿童年幼,对医疗场所和医护人员通常会感到恐惧,这也增加了康复工作的难度,因此医护人员首先要善于寻找话题与患儿说话,谈论其感性的话题,引导患儿主动开口,由于患病儿童身体功能与语言功能与健康儿童相比存在障碍,因此更容易影响其心理,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医护人员需以闲聊为出发点,适时给予赞美和鼓励的言语激励患儿,切勿进行斥责,多用“你做得好。”、“你很棒,叔叔阿姨们都希望你能快点好起来。”这些和蔼亲切的话语。若患儿应激反应较大,毫不依从,可采用做游戏或者看动漫的方法先吸引其注意力,让其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再用对比法、激将法等方法,告诉患儿其他同样患病的儿童是如何勇敢的接受治疗,从而达到康复目的,患儿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康复锻炼,则要不吝表扬,为患儿下次的锻炼建立信心,提升依从性。在此过程中可多采用肢体语言,例如身体接触、搂抱、轻轻拍打等方式,稳定患儿情绪。

2.3与儿童家属的沟通交流

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时,与医护人员的沟通交流对于患儿家属来说更为重要,因此,在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还要重视与患儿家属的沟通交流,由于患儿家属担忧病情,内心较为烦躁急切,医护人员首先需要表示理解,并向其耐心陈述患儿目前的病情和好转迹象,在面对家属多次询问病情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耐心讲解,并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安慰和鼓励,缓解其焦虑、烦躁的情绪,例如“请您放心,您的宝宝目前身体状况已逐渐趋于稳定,相信再过不久就能恢复如初”、“从您的孩子目前情况来看,各项指标都已恢复正常,请您大可放心。”等话语。此外,还需告知家属,在患儿康复过程需要保持病房环境安静,尽量不要嘈杂,以免引起患儿心理不适,对于康复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不良症状,也要事先告知,加强家属的信心,促进其能有效配合医护人员的康复工作。

2.4康复后的沟通交流

儿童康复工作结束后,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患儿康复情况良好,可在家长指导下出院进行家庭修养,此时,医护人员需先征求患儿和家属对在院康复锻炼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康复工作的依据,同时还需做好出院指导,告知家属如何帮助孩子进行延续性锻炼,以及服药注意事项等等,并为家长提供咨询电话,以便于随时进行随访和疾病知识宣教,出院时医护人员需愉快的与患儿和家属告别。

二是患儿康复效果欠佳,家属不同意继续治疗而出院,此时医护人员需以关心和同情的语言表示安慰,尽量开导患儿和家属,接受其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并满足其合理要求。

结束语

综上,在儿童康复过程中,沟通交流必不可少,医护人员需采取有效的沟通交流技巧,首先与儿童建立友好、信赖的关系,消除儿童心理忧虑;其次要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支持,最后,在康复后需做好延续性沟通,并耐心倾听患儿和家属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儿童康复工作中需不断完善,以沟通交流艺术提高医院的信誉和口碑。

参考文献:

[1]龚娟,柯晓燕.试论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1(7):493-493.

[2]路琦,魏乐.沟通交流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8):1610-1611.

[3]林楚莹,陈卓铭,黄伟新,等.智能型辅助沟通认知训练系统的设计原理及应用[J].中国康复,2014,29(5):33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