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张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张怡

张怡

(四川省越西县华阳小学四川凉山616600)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8-0096-01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始终无法释怀,总感觉学生学习情况不佳,以至于不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始终延续着满堂灌的模式,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取大量知识,学习任务才能又快又好的实现,然而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这种教育方式过于陈旧同时也是脱离学生客观实际,以至于学生个性被严重束缚,学生潜能被极大压制,有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始终变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积极树立学生学习主体性,充分展示学生自身才华,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被动、呆板和苦学为主动、灵活和乐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作者感触颇深,特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同行优秀成果,特作以下探析,权做引玉之砖,以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进献微薄之力。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巧妙设计课前导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常言道:只有在兴致勃勃中才能享受阅读乐趣。因此,一段良好的开场白,可以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一般而言,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小学生的天性。有鉴于此,作者紧紧抓住这一心理,巧妙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作者引导学生回顾与教材内容具有关联的事物,伴随着作者步步引导,学生踊跃发言,随后作者趁机引入课文,在讲解文章中心思想以后,结合学生客观实际去自行阅读课文,学生兴致勃勃的阅读课文。

二、小学语文教师要遵循由浅及深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水平尤为重要。它客气驱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通过阅读提出有关问题,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过于深入会挫败学生学习主动性,过于肤浅学生会浮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作者时常遵循循序渐渐原则,在小学低段引导学生借助于拼音来富有感情的阅读句子,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此时我们语文教师要激励,等到小学高端时,我们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品味作者独特思想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功底。正是这种由浅及深,学生才会从关键词汇到通篇阅读。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精讲和富有感情的阅读

在日常教学中,作者发现:学生最厌恶的就是教师口若悬河的讲解,絮絮叨叨的,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有鉴于此,作者在讲课前,想方设法的做到精讲和富有感情的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作者扮演的是配角,而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作者发挥自身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适当传授一些阅读方法,从不把自身观念强加给学生,对于那些阅读重点和难点作者精讲,对于那些容易理解的句子和段落,作者会要求学生三番五次的阅读,在阅读中读出感情,在阅读中读出内涵,在阅读教学中,作者时常放开手脚,让学生自我阅读、自我质疑发问,独立解决问题,遇到那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通过小组进行谈论,此时作者在适当点拨,由此一来,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极大激发,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知识积累和学习能力显著提高,教学任务轻松完成。

四、小学语文教师要构建适宜阅读氛围

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我们语文教师为学生构建适宜阅读氛围,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便于学生精准把握作者独特情感,有鉴于此,作者在上课前,精心准备阅读氛围,促使学生在特定氛围中阅读课文,享受阅读带来的心灵愉悦。

言而总之:以上四点只是作者的一些点滴教学体会,我们其他语文教师在借鉴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客观实际、教学任务不同和教师自身特色不同而灵活运用,效果方能凸显,然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效果是一项艰巨性事业,非一蹴而就,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善于发现、善于积累,我们一定会探究出一条效率高和投入少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