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2

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陈权仁

陈权仁

摘要: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史料阅读”、“问题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式,因而教师对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论述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关键词: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

作者简介:陈权仁,任教于甘肃省榆中县清水中学。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一种学习方法。

研究性学习并不沉湎于纯粹的“学科知识”,也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史料阅读”、“问题讨论”、“实验操作”、“课题研究”中获得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水平、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审美情趣等得到和谐统一、全面提高,因而作为教育教学的指导者的教师,对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

1.组成研究性学习指导小组,开设指导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特征和方式。

2.收集有关资料,编撰供学生参考的研究性课题和内容、开放实验室。

3.帮助学生选择课题。

4.组成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的确立、指导上应该体现科学性、适当的难易性、明确的针对性、一定的特效性、实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研究的内容一定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

一般来说,中学化学研究性课题至少有以下8类:

(1)知识的深化、拓展、归纳、探究类:如酸碱盐反应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金属活动性的规律研究;重金属对人体毒害及其排除的研究等。

(2)学科实验探索类:如金属的生锈原理及其防护;氧气制取中反应速率的探究;水的组成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产物的探究;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催化剂用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银离子与次氯酸净水的实验比较研究;温度对洗衣粉中酶的影响;家庭养花营养液的配制研究等。

(3)理科实验仪器装置改进、模型教具制作类:如,增强环境意识的一组实验的设计;几种家用简易消毒器的制作;用于实物投影的实验器皿的设计与制作;多用途储气瓶、集气瓶的研制;分子的球棒结构模型的制作等。

(4)社会实践调查类:如化肥与农药的功与过的调查;家庭居室污染的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废旧电池的回收和处理研究;微量元素Zn、Fe、Ca等对人体健康的研究;应用太阳能节能的调查;白色污染的回收处理研究;汽车尾气、酸雨的形成与防治研究;市场灭火剂种类的调查及新型灭火剂研究方向的探索等。

(5)科技创新类:如海水中船体防腐装置的设计;化学致热包的制作;固体燃料、固体酒精的制作;提高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若干种农作物产量的研究;用鸡蛋合成仿象牙材料;新型电池的开发和延长铅蓄电池寿命的研究;清洁剂的原理与改进;生活污渍的清洗试验;臭氧空洞与紫外线辐射关系研究;各类宝石组成性质研究。

(6)环境治理类:如房间空调最佳位置的选择研究;室内空气净化的研究;将城市有机垃圾转化成绿色能源——甲烷的可行性调查;造纸工业废水排放对水体的污染;分离和鉴定香烟中有害物的研究;玻璃幕墙的危害及其前景;复印机对空气的污染;氟与人们的生活;水质污染的调查及其治理建议;绿化造林对改善环境的影响和作用。

(7)商品质量、打假检验类:如市场上有关棉织品、丝绸、化纤、麻织品的质量检验与鉴别研究;若干种高档商品(茅台酒、进口葡萄酒、皮革制品、金饰品)的质量分析研究;体育比赛中违禁药物的危害与检测研究。

(8)生活中小制作:如几种家用消毒器的制作;自制粘蚁剂;塑料制艺术品的电镀研究;皮革光亮剂配制;若干种鲜花保鲜剂的配制研究。

所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宜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水平、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或适当调节)组成课题组。若有的课题较大,可以分为若干个小课题组,每组由学生推选组长负责各项工作的计划安排和实施。

二、实施指导

教师的指导应贯彻实施的全过程,在全面了解各课题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积极引导。

1.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渠道获取信息。信息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前提和重要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手头的教辅参考资料、图书馆、互联网等方方面面去获取各类知识及信息,拓展思路、激活思维,如讲到大气污染内容时,可调动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大气污染的例证及资料,有助于本节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2.正确认识和应对研究中的困难和挑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构思,制订多种实验方案。遇到实验无法深入时,教育学生明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没有比腿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的道理,激励学生鼓足勇气,信心百倍,坚持不懈,赢取成功。

3.充分发挥组内各成员的长处,凝神聚力抓主环节。指导各组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分配任务,有的调查、有的查找资料、有的设计实验,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分清轻重缓急,求同存异,团结协作,提高时间利用率。

4.勇于探索,发挥创造性。学科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工具,譬如幻灯、投影、模型、多媒体计算机等,采用种种形象生动的表述形式来进行探究与研讨。例如研制测定司机饮酒程度的仪器装置等。

5.指导学生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力求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简明而又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三、总结评定阶段学科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指导主要是两个方面:

1.各课题组成果的陈述、展示、答辩或者表演。根据各课题组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2.课题组成果的评价。学科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发展性、教育性、可行性四个原则。要注意二个重在和一个淡化。

(1)重在研究过程、研究方法、新点子、新主意的评价,重在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评价。多用绝对评价,慎用相对评价;多用评语反映,少用等第和分数,以保护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2)重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完成任务的意志品质评价,少用总结性评价。

(3)从当前中学实验室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淡化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成果不能操之过急,要求过高。

(4)要做一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为“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教师对待学生要真诚,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真心地帮助每位学生,多为学生排忧解难,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表明,凡是加强了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其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科学态度、方法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训练。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培养,知识视野得到开拓,潜能得到发展,才华得到展示。正如一位同学在日记中所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恰似我们进行的一次远征。历尽千山万水,穿越重重阻碍,终于到达目的地,旋即豁然开朗、焕然一新,受益匪浅。这一切的感叹与感悟,只有在自己亲身尝试后才可能拥有,别人是无法替代的。学习中开辟创新使我们获得真知,实践中发挥能动使我们获取才干,而探究中互相协作、同舟共济使我们的集体更为紧密团结。我们要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大胆实践,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在教师的研究性指导下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巧利.化学科教学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1~2).

[2]王金刚.用联系论观点指导研究性学习[J].化学教学,2005(12).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甘肃省榆中县清水中学

邮政编码:730100

Teachers’GuidanceonResearch-basedLearningin

MiddleSchoolChemistryTeaching

CHENQuanren

Abstract:Research-basedlearningistomakestudentsacquirelearningabilityandgrasplearningmethodsin“theorylearning”,“historicalmaterialsreading”,“problemsdiscussion”,“experimentsoperation”and“projectresearch”,hence,teachers’guidingroleinresearch-basedlearningismoreimportant.Thispaperexpoundsteachers’guidanceonresearch-basedlearninginmiddleschoolchemistryteaching.

Keywords:chemistryteaching;research-basedlearning;gui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