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实验兴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2

如何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实验兴趣

郑金友

阳西县程村学校广东阳江529500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对于强化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兴趣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广大教育工作者愈发重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初中生的好奇心强、爱动手、表现欲较强的心理特点,通过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出实验的教育价值与重要作用。以下笔者从三个方面针对如何提高初中生对物理实验兴趣展开了论述,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捕捉生活问题,引导探究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是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通过捕捉生活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调动学生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思索欲望,使之积极地融入到实验活动中来,展开高效率的探究活动。

比如对“光的折射”进行教学时,为了引导学生们利用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笔者首先联系实际生活,向学生们介绍了一些生活中简单的折射现象,由此来引发他们的共鸣,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笔者引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一杯水中放入一根筷子,筷子会看上去像折断了一样,那筷子是真的折断了么?”学生们都异口同声回答道:“没有。”于是笔者说道:“所以说眼见不一定为实,为什么筷子没有折断但看起来像折断了一样呢?实际上,这一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就比如池水看上去会比实际的浅,有时候你感觉水很浅,但是贸然进去是有很大危险的。”紧接着笔者向学生们介绍了“光的折射”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们设计实验对光的折射的定律展开探究。由于学生们带着疑惑与好奇心展开了实验活动,思维被得以充分调动,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适度调整条件,假设验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实验结论的领悟,忽视了对于他们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课程安排上验证性的实验较多,而探究性实验较少,容易让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体会不到实验探究的乐趣。新课标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当注重适度调整实验的模式与条件,为学生们提供创造的机会,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加以验证,使他们在实验中收获成就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比如对“欧姆定律”进行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们通过探究性实验活动分析探究了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笔者向学生们提问道:“在前面的学习中,大家已经基本了解了电压、电流、电阻的概念,那么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紧接着笔者引导学生们根据对电压、电流、电阻概念的理解,提出了猜想。因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所以提出假设:电压U越大,则电流I越大;因为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所以提出假设:电阻R越大,电流I越小。随后学生们设计实验方案,对上述猜想进行验证。最后学生们通过分析实验所得数据得到了结论: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由此笔者引出了欧姆定律的:U=IR。在这一活动中,笔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们欧姆定律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对其进行验证,而且适度调整条件,让学生们首先提出自己的猜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的兴趣与探究欲望,提高了他们的实验素养,深化了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搜集身边物品,拉近距离

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教师在开展物理实验时,还要注重融入生活元素,通过“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等手段,拉近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们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消除他们对于物理实验的恐惧心理。

比如对“液体的压强”进行教学时,笔者就地取材,利用学生们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了液体压强的特点。笔者利用一个废弃的矿泉水瓶作为教具,首先在矿泉水瓶内装满水,然后用圆锥在水瓶底部扎一个小孔,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从底部流出,由此现象总结出结论:液体受重力会对底部产生压强。随后笔者用在另一个矿泉水瓶的侧壁不同高度处扎孔,然后装入水,学生们可以观察到水从侧壁的孔洞处流出,于是笔者提问道:“低处的孔与高处的孔喷出的情况相同吗?对此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们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发现,越低处的孔,喷出的越远。为了引导他们总结出其中的规律,笔者提示道:“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喷泉中的水柱能向上喷出呢?”学生们在引导下,总结出结论:液体向上有压强。最后学生们通过对比归纳这两个实验现象发现,由于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在各个方向都能产生压强,达到了笔者期望的效果。在这一活动中,笔者通搜集身边物品设计实验,有效拉进了学生们与物理实验之间的距离,是他们感受到亲切感,高效达成了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采用上述“捕捉生活问题”“适度调整条件”“搜集身边物品”等教学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们对于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当中,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自身的物理素养,建构一个高质量的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志杰.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4(02):199.

[2]康安福,崔雪梅.初中生物理实验兴趣培养的研究——以某市两所初中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2):24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