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来水来沙对地下水水质指标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1

黄河来水来沙对地下水水质指标的研究

华英杰1卢书慧2张旭东2

1.天津交通职业学院天津300110

2.黄河河口管理局山东东营257091

摘要:2009年7月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启用刁口河流路,实施生态调水”的伟大战略,利用原型观测手段,布设观测站点,分析地下水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实测数据计算,研究刁口河生态调水对湿地水质和植被的影响,刁口河退化湿地区域地下咸水入侵的发展态势;土壤盐渍化快速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刁口河;地下水;水质指标

1研究范围及监测井布设

研究区布设于清水沟流路清八断面附近,地理位置分布详见图1-1,表1-1。

注:表中L表示观测井距河槽距离采用北京54坐标系

为明确黄河三角洲湿地地下水水质对黄河来水的响应作用,项目组通过实地水样采集,对布设在大汶流监测断面的5个监测井不同时期采集的地下水水样进行水质全分析及污染分析,并通过典型植被本底调查,进一步印证所得结论。

2黄河刁口河生态调水对研究区植被的影响

生态调水对研究区植被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研究区地下水中水位、水质的状态来间接影响植被的,因此,下面通过水位、矿化度、其他五个指标来分析对研究区典型植被的影响。

2.1研究区植被情况

2.1.1观测期野生植物类型变化情况

在2009年刁口河流路恢复区植物调查共得到13种植物分属10科,调水后植物的种类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从调水前的13种增加至调水后的17种,而科的种类与调水前相同,都为10科。这说明生态调水后对恢复区的土壤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使得一些物种能够重新定居进来。但总的来说,刁口河湿地恢复区的植物种类还是比较少。

2.1.2典型植被生长变化状况

(1)生态调水后植被群落平均高度较调水前有明显增加趋势,其中草甸植被群落增高幅度较大(图2-1)。

图2-1刁口河生态补水前后典型植被群落高度

(2)生态调水后平均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调水前有小幅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

(3)植被生物量

由图2-2知调水后不同植被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均有增加,草地群落增幅较大,翅碱蓬群落地下生物量较调水前有所减少。

图2-2刁口河生态补水前后不同群落类型地上生物量

2.2矿化度对典型植被的影响

典型植被虽然都属于耐碱植被,但是耐碱程度是有限的,研究区地下水矿化度高,会间接引起土壤矿化度抬高,加剧土壤盐渍化程度,会阻碍典型植被的生长;而生态调水期的地下水矿化度降低,会改善这一状况,间接改善典型植被生存环境。

2.3其他五个指标对典型植被的影响

K+、Na+虽然属于典型植被生存所依赖的主要化学元素,但是这两指标如果含量超出一定得范围,则会造成指标含量过剩,阻碍植被的吸收。

总硬度、总碱度两指标是水中矿化度和pH值的反应,两指标抬升,则矿化度、pH值两指标抬升,加重水中碱性程度,使得土壤盐渍化程度恶化。

pH值是水中酸碱程度的直接反应,pH值抬升则水中碱性程度加剧,降低则水中酸性程度加剧,通过第五章可以看出,生态调水在一定的影响范围内,与多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下,降低了地下水中的pH值,因此也改善了典型植被的生存环境。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黄河来水对刁口河湿地地下水质指标产生了良性影响,降低了地下水的矿化度和pH值,改善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程度,促进了地下水生态系统的改良进程,增强了研究区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研究区植被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3.2建议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可以看出黄河来水对研究区地下水水位和水质的影响是较为明显的,对土壤的改善和植被的生长是有利的。但生态调水时间太短,其影响的范围有限,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影响范围会进一步缩小。根据研究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今后应加大生态调水力度,合理选择生态调水时间,以8月份最佳,延长生态调水时长,不应只在调水调沙期进行生态调水,应在生态调水之后大河汛期来水充沛时期继续进行生态调水,并加大生态调水补水量。

(2)为更好的改善刁口河研究区地下水状态以及土壤环境,创造更有利的生态环境,可以在研究区人工开挖生态水利水系网络,使来水能够到达研究区更远的地方,使研究区腹地地下水也能享受到生态调水来水的改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