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1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缺失的分析探讨

吴成生

吴成生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中心小学277500

摘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个成功的人与他童年养成的良好习惯和培养的良好品质是分不开的,所以对于小学生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要探讨的就是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化”的缺失。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化教学缺失

一、为什么会导致数学化的缺失

现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于死板,仅限于学生们知道1+1的纯算数模式。其实数学教学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过程,借助小学生极为可塑性的特点培养他们的思维模式。单纯从表面来说,数学的教学缺乏趣味性,导致数学成为了学习生活中的附庸,然而“数学化”的缺失才是其更深层次的原因。要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来观察现实的世界,通过分析研究生活中的具体现象,并对其加以整理和组织,来发现数学的规律。学生学习数学不应该是被动的学习,而应该是主动地享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其实应该把学生学习数学当做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享受这个过程,能够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与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怎么避免数学化缺失

小学生数学的教育需要一个正确性的引导,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会数学地活动、数学地观察、数学地创造、数学地反思等一系列的能力,要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学习“数学化”的专业课堂。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老师要建造一个和谐、平等、舒适的教学环境氛围,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反思性的学习思维得以延伸。

2、老师需要从学生们的实际出发,了解整体的认知水平,通过建造一个反思性问题的模式情境,来引发学生们对学习中的基础知识、解题策略、学习方法等做自觉的反思,使各异的思想和灵感在思维激烈的碰撞中产生,把学生们潜在的数学思维挖掘出来,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领域的神奇。

另外,在数学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并能百分百投入的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在这里面老师就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不能为了赶任务来完成自己的教学,使“数学化”的模式成为一种形式,不能让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学习。其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应该是思考者、活动者,最后也必须成为收获者,这样数学教学模式才能不断地创新。

现在的小学课本里面都是以彩图的形式来描绘各种问题,让小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并且更好地融入了生活当中,让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这个世界。当然,“生活化”也必须有所限制,要是超过这个界限就会弄巧成拙,造成“生活化”喧宾夺主的情况。所以老师们就要好好地帮助学生在教学过程建立数学化的思维,为以后培养更多的可造之才。

参考文献

[1]弗赖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2]刘祥伟对弗赖登塔尔“数学化”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3]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吴晓虹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N].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