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2例临床诊治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2例临床诊治体会

胡艳红

胡艳红(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河南鹤壁458030)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诊治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体会,为临床对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2年4月治疗的42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诊断和治疗的要点;结果:42例患者经我院诊治后,患者均痊愈出院,且随访3个月未复发短暂性脑缺血疾病;结论:我院使用的短暂性脑缺血的诊治方法具有显著疗效,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方法。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诊断治疗临床体会

短暂性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临床上称为小中风,该病反复发作给患者的语言、感觉及运动系统造成严重的损害。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愈后的研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院收治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2例,对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2例短暂性脑缺血病患者,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在46-73岁之间,平均年龄58.6岁;病程在1-3年之间,平均病程1.4年;发病时基本症状:单侧肢体麻木13例;单眼黑蒙2例;双眼黑蒙3例;感觉言语不利,舌头发硬者6例;猝然跌倒5例;短暂性全面遗忘4例;具有两项以上症状者10例;发作频率差距较大,轻者3个月发作1次,重者1小时发作3-4次;患者发病时间在5秒-30分钟之间,平均发病15.9分钟。经入院检查患者均有一种或多种危险因素,具体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及吸烟等。

1.2诊断依据:

对42例患者在发病前后进行心电图和心彩超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均无房颤、瓣膜及左房血栓等病变;颈血管超声检测结果显示,42例患者颈部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且有及软斑、硬斑、混合斑形成。患者均伴有颈动脉狭窄;对42例患者进行颅脑MRI平扫,检查结果显示有22例患者半卵圆中心及双侧基病节出现多发性腔隙病灶。42例患者经检查均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潘生丁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使用江苏吴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规格为25mg/片的潘生丁片,2片/日,口服给药;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为J20080078,规格为100mg/片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片/日,口服给药。连续给药10天,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联合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降低药物用量,按阿司匹林肠溶片,1片/日,潘生丁片,2片/日的药量进行维持治疗。

2结果

按上述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一定周期的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经治疗后42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经颈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有明显好转。患者出院后跟踪3个月,未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复发病例。

3体会

短暂性脑缺血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根据症状临床又称之为小卒中。该病是由于椎-基底动脉或颈内动脉缺血,导致相应区域出现短暂的缺血,而导致典型的临床症状。临床研究证实[1],临床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发病多在1小时内,占所有患者的85%。本组42例患者的发病时间在5秒-30分钟之间,平均发病15.9分钟,与相关研究数据相符。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症状主要取决于病变所累及的血管,导致大脑相应区域的缺血。有文献报道[2]: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于颈内动脉系统的占75%;发生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的占20%;其余5%的患者经临床检测未发现明显的病变位置。本组患者中颈内动脉系统占80.9%,临床表现为肢体无力,麻木;病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占20.1%,临床多表现为猝然跌倒。本组42例患者中有22例患者在颅脑MRI平扫检查中发现半卵圆中心及双侧基病节出现多发性腔隙病灶。由此可知,磁共振技术对短暂性脑缺血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临床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已有脑梗塞病变出现。脑梗塞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广泛性脑血管病、脑出血、症状性脑梗塞、假性球麻痹、痴呆及大面积脑梗塞的主要原因,所以临床诊断应把短暂性脑缺血与无症状脑梗塞放在同样的地位。同时在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时,也不要忽视对无症状脑梗塞的治疗和预防。

参考文献

[1]兰天宇,郑春丽.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0例诊治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6.

[2]张惠芬,王杏儒,杨建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0例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