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柔道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6-16
/ 2

男子柔道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分析

宋虎成

◆宋虎成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青少年业余体校255000

摘要:男子柔道是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同时也是奥运会比赛项目。对于柔道训练来说,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是要进行深入分析的。只有在男子柔道训练中把握好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不断地积累理论知识,同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柔道运动员才能不断提升运动技能,获得更佳的竞赛成绩。本文将对男子柔道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男子柔道训练关键点突破点

男子柔道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战术、体力、技巧、心理、智力等方面,而这些环节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柔道训练在这种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柔道训练中挖掘运动员的潜力,将训练中各个要素的互补和约束关系梳理清楚,才能逐步挖掘出运动员的潜力,达到训练的目的。本文将对男子柔道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进行分析。

一、男子柔道训练方法简述

男子柔道训练就是通过训练体系,以科学的行为、干练的语言讲解、标准的动作示范、不断的重复纠正,让运动员从易到难、由慢至快、从单个到组合、从配合到抵抗,逐渐掌握训练的技巧和各类技术动作,并在增强各类能力的过程中将技巧和方法融入其中并形成专业的竞技能力。我国的柔道项目的开发较晚,但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优秀的成绩,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有效的训练方法。训练方法正确,可以提升竞技比赛的成绩,所以拓展训练方法并使训练系统化是十分重要的。

二、男子柔道训练的突破点

1.新规则下的基本技术训练。要在以往的技术基础上加上基本技术,加强基本技术的得分能力。同时强化把位管控能力,尤其是大领把的争夺:在新柔道规则中,获得大领把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2.技术训练的突破点。首先,挑选20个常规的投技技术、3个寝技技术从抓法、脚步、应用等方面进行上千次的反复训练,让男子柔道运动员在没有对抗的前提下能够熟练应用。在运动员所熟知的已学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上述动作的对抗性技术训练,将非对抗性技术向实战型技术转变;第二,在前一层次的基础素质训练的基础上加上专项体能素质训练,逐渐减少基本素质的训练强度,比率为1:1,而专项的体能训练应与技术训练有机结合;第三,在男子柔道训练中,在运动员掌握单项技能的基础上融入联络技术训练,将技术动作依据其构成特征进行科学组合形成技术链,并进行高强度的反复练习,培养运动员的持续进攻能力和自动化的技术动作;第四,增加实战训练。模拟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实际的针对性训练,让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能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

3.全方位提高男子柔道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和专项体力。提升技术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以比赛的实战需求为切入点,强化技术训练的对抗性,将比赛环境因素融入技术训练中,促进技术训练向实战的转变,提升力量和体力。

三、男子柔道训练的关键点分析

1.力量训练和其他素质训练。力量的训练是男子柔道训练的关键点,它和技术训练一样重要。力量训练以专项力量训练为主导方向,基础力量训练为辅助手段,运动员要进行大重量的机械力量训练,并根据项目特征和指标提升训练器械重量。而运动速度训练在技术课上进行,移动速度练习在准备活动训练中开展,反应速度训练在体能操或其他类的速度训练中进行,而灵活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换位能力训练、耐力训练等可以在训练课的准备活动或主要课程宣告完结之后的体力训练中进行。

2.将技术训练意识带入实战中。将技术训练意识带入实战中,让运动员了解“以实战为切入点”的战略思想,创造在比赛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完成关键比赛的心理状态调整、对竞赛胜负的心理状态调节、对待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时的心理状态的调节、对战实力稍逊一筹的对手时的心理状态调节。并在实战中研究策略和应对举措,统一观念、明确任务目的、建立信心,并对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培养“艰苦训练为荣”的思想观念。

3.运用高科技设备和多学科理论进行训练。柔道运动是对抗性很强的项目,具备极大的挑战性和危险性。不断变化的技术要求男子柔道运动员必须作出迅速反应,及时施展柔道技巧,因此运动员必须兼备高明的技术和优良的体能。在男子柔道训练中,应多利用统筹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营养学、保健学、运动医学等相关的学科知识对训练进行监管和引导,达到科学训练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在于:第一,强化把位管控能力占据优势地位;第二,更好的凸显基本技术,完成技术训练向实战状态转变;第三,将基础性技术训练的重点向对抗性技术过渡,将规范性的技术动作向实战中的技术动作过渡。另外,男子柔道训练应将训练和实战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将训练理念灌输给柔道运动员,使其提升竞赛成绩。

参考文献

[1]赵宝顺论安徽男子柔道训练的突破点和关键点[J].东方青年·教师,2013,(14),218-218。

[2]В·Г·巴申泽夫.男子柔道运动员训练中无氧酵解负荷的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1),1-2,15。

[3]王华明浅析少年男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训练[J].东方青年·教师,2012,(5),233。

[4]张晓炳张根生李鸿涛等长期大负荷训练对摔跤柔道男子运动员骨密度的影响[J].搏击,2012,(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