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地理学习策略改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促进地理学习策略改变

陈春敏

陈春敏(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福建厦门361003)

摘要:“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而学习策略是学生会不会学习的重要标志。本文从创新教学、渗透方法培养、精准目标和时间管理、教师身先示范等方面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改变,使学生乐学善学地理,并使其成为终生学习的重要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策略,改变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8)07-0057-02

作为一位教师,我经常会感觉到不管你怎么教,怎么努力地帮助学生,可他却总是学不会,这种“无力感”或许也伴随着许多教师的成长。老师们会说是学生没有把教师所教的方法和技能内化,但我们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改变这种状况呢?下面我想就自己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改变的教学实践与大家分享。

一、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的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习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学习者为了提髙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它是技能或能力[1]学习策略不同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仅是知道怎么做,而学习策略则更关心为什么这么做,怎样做得更好,它不仅包含完成目标的技能和方法,还有反馈和调整。所以,它制约着学习的效果,也可看做会不会学习的标志。

学习策略一般有学习者自己自定形成,但是它的形成具有主动性与内化性原则、指导性和过程性原则、练习性和交互性原则。它可以在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和同伴的交流协作下,逐渐形成或改变,使之更加行之有效。

在已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学会学习是六大素养之一,细化的18个基本要点,包含科学思维、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学会管理、问题解决等。同时指出“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指导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通过教学评价来考查核心素养。”[2]若从地理学习的角度来看,在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谈今后几年高考方向时提出的“一体四层四翼”,落实立德树人,必备知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核心价值是四层考查目标。

显然,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学习策略改变,通过促进学习策略的改变,让学生更加乐学爱学地理,在生活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真正使学习的地理知识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且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践行正确的的人地观是至关重要的。

二、如何帮助学生改变和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

1.创新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促进积极学习的情感策略形成

情感策略主要反映学习者如何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情感、态度和动机,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焦虑、鼓励自己和控制情绪等方面在内的策略,。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潜能,克服心理抑制,对学习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教师应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的情感,调动内在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学习的情感策略。

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如靓丽帅气的外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功力深厚的学科知识等等来吸引学生对地理课的兴趣。同时课堂上引用趣味、生活化的案例,增强直观性、联系实际,强化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意识,也可以大大增加学科的生动性和吸引力。2017年全国高考卷中,考查“绿化隔离带”的树种和景观差异原因、桂林“传统古村落”的旅游开发问题、剪纸艺术和地方剧种等知识,无不是来自于身边生活的实例。所以,课堂中多结合生活实际,不仅增加学科趣味性,更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现象,培养地理情感,养成地理视角,使学生终身受益。例如下面这道题:

例1:(2016福建省单科)下图所示,哈格迈尔先生在他2014年生日当天,乘飞机从奥克兰出发,经过13小时10分钟,于当地时间01:10降落在夏威夷,刷新了最长生日的世界纪录。请问这趟旅程长约(B)

A.5000kmB.10000km

C.15000kmD.20000km

教师通常把这题界定为考查地球运动知识,这是学生心理最畏惧的一块知识。我们在跟学生讲解如何运用经度换算距离时,已经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飞机的飞行速度算出正确答案了。

可见创新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创新作业的形式也可增加学习兴趣。如我在高二暑期布置学生的拍照作业。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寻找身边的地理事物,拍照并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形成原因,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走出去进行实践活动,又可以学以致用。有的同学还把它设计成考题,大大提升了地理学习能力,把被动记忆转换为主动思考,促进其积极的学习情感形成。

2.重视方法渗透,培养综合思维,促进学生认知策略改变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思考如何进行知识信息加工和处理,并掌握加工处理的方法和技能,主要包括知识复述策略和精加工策略。它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并加以运用。从地理学习角度而言,它无疑是地理技能和地理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更是在高考备考中提升考试能力的重要载体。我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思维建构、比较分析等方法的渗透,培养综合思维能力,明显促进学生认知策略改变。

(1)运用思维建构方法掌握基础知识,改变知识复述策略

从地理学习的基础性来看,对于基本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过程的理解掌握是至关重要的。这要求教师应重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我采用“精准定义——思维建构——分析要素——辨析概念——拓展应用”五步曲来引导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例如:“气温”的小专题教学中,首先给出气温定义后,然后依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如下所示)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同时引导学生注意太阳辐射、地温和气温的概念差异。最后还在此基础上,引申拓展气温的应用,如积温、开花日期、积雪期等等。这样的概念教学的方式,能帮助学习更透彻地理解掌握基础概念,夯实基础,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改变机械记忆的学习方法,促进知识整理等认知策略改变和提升。同时还可以在授课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地理事项或解题中,同样可以运用形成过程建构、数理关系建构、分析方法建构的方式,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时空尺度和比较分析研究区域,改变知识加工策略

区域研究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区域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或同一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会有所差异。研究区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下,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渗透时空尺度观念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是培养区域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2:【2015海南卷】图中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解题中,运用空间尺度原理“原因尺度大致相当于现象的尺度”。本题研究的区域是“该半岛”,所以选项中的A和C项尺度不是该半岛,可以排除。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干热”,就可排除来自海洋的西北风。

运用尺度原理解题,还要注意几点:如小尺度特殊性与大尺度普遍性的统一,小尺度区域有大尺度背景的烙印;问题分析时选择合理的空间尺度;答题要体现尺度的用语等等。

区域研究中,同样必须注意其差异性特征,善用比较分析。比较时,注意观察是直接比较或是间接比较,比较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同时运用比较的思想解题,答题中体现比较用词。

例3:【2016全国I卷】36(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本小题的问题中,隐含着多重比较:单“冲积平原”一词,就隐含平原与其他地形类型、有河经过与无河经过、冲积与非冲积的比较。另外,还有地势较高与低洼地,旱地与水田的比较。若是能抓住这些比较信息,答案就呼之欲出了。(参考答案:平坦便于种植;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正确的时空观,是区域研究的重要基础。改变地理区域认知策略,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区域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运用时空尺度观点和比较分析方法于解题中,能有效提高学习认知水平。当然,还有许多思维方法,在此无法一一叙述。

3.精准目标管控,提高时间效率,改变时间管理策略

从学生进入高中地理学习,我们就要有精准的目标管控,来带动学生的目标管理策略形成。个人认为高中三年的统筹规划:高一侧重培养兴趣,高二文理分科后侧重夯实基础,高三则提高能力备考。同时,每学期、每个月、每一周,都应该有具体的学习安排和任务,最好能及时告知学生,这样能方便学生进行学习计划的制定和调整。在时间管理上,我建议从学科作业开始,精确到每份作业的完成时间。例如,以现在全国卷考试题量看,文综地理题11题选择和三道综合题8-9个小题的题量,应该指导学生选择题用时不超15分钟,综合题每小问约4分钟。虽然难于做到那么准确地答题用时,但有这样的时间管理意识,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一定会促进学生养成时间管理的意识,并在不断训练和考试监控中调整,从而形成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示范引领,促进学业资源管理策略提升

学业资源管理包含学习环境管理、学习工具的使用、同伴资源的利用等。鉴于前面所提到的策略形成和改变原则。这里特别强调教师的帮助和示范引领作用。我在授课中虽然渗透方法,但也发现学生一离开课堂自己学习和做作业时,就忽略方法和解题思想的内化过程。所以,我们坚持给学生作业详解,亲身示范解题方法和步骤,提出拓展新问题,由此来带动学生跟着一步步地反复训练,养成正确的解题习惯,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使之内化成自身的学习习惯。同时组成学习小组,利用课后时间合作与讨论,促进学业资源管理策略提升。

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是为了学生的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我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学习形式,随时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当然,改变并非一蹴而就,学生的学习策略改变,需要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养成并使之成为习惯,使习惯内化成为自然并延续下去。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和实践,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乐学爱学,并将地理技能和知识用于终生的成长中,而学生的学习策略的改变又将反过来进一步促进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路立,刘电芝.近年来学习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J].心理学进展,2015,5,186-192

[2]搜狐教育.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EB/OL]http://www.sohu.com/a/114315061_372513.2016-09-13/2018-01-11

[3]中国教育新闻网.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EB/OL]http://www.jyb.cn/gk/gksd/201610/t20161011_676390.html.2016-10-11/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