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启示

杨文芳

杨文芳陕西省黄陵县黄陵中学727300

学习结果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后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关于学习结果分类的理论流派比较多,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安德森的广义知识分类、梅里尔的业绩──内容矩阵及豪思斯坦的教育目标整合分类新构架等,其中以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影响最大。加涅把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等五类,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条件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提出了“学习的条件”学说,这一理论对于改进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必须以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为基础

教学目标的科学确立和准确陈述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陈述上存在着以下两方面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方面是在教学目标的确定上缺少学习结果分类的思想,凭经验和感觉来确定教学目标,因而对目标不能作统筹的考虑,顾此失彼,只考虑到部分维度,同时目标陈述又过于笼统、模糊,不能用明确的指标进行衡量。另一方面是在目标的陈述上缺乏科学性,特别是对于学生“行为表现”的陈述不明确、具体,不可以进行观察和测量。例如高中信息技术(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信息集成》这一节中,相当部分教师这样确定并陈述该节的教学目标:“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集成能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信息集成的几个阶段;掌握信息集成的工具,会制作简单的网站。”用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反观这一教学目标,会发现它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目标有遗漏,它只注重了“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这两类学习结果的目标达成,“认识到信息集成能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属于言语信息,“会制作简单的网站”属于智慧技能。而事实上本节还应该在“认知策略”和“态度”上有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二,目标的陈述模糊,不便于评价。例如“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集成能力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理解信息集成的几个阶段;掌握信息集成的工具”,这种陈述没有说清楚什么情况下才是“认识”、“理解”、“掌握”,以及它们的行为判断指标是什么。加涅提出的“五成分目标”法陈述教学目标,规定了行为发生的情境、习得的性能类型、行为的对象、学生的具体行动,以及有关的特殊条件,这样教学目标的确立和陈述就会更科学、更准确。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必须以是否满足学习结果获得所需的条件为标准

加涅认为,学习条件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内部条件包括学习者固有的内在状态(包括先天的和先天与后天作用发展形成的,如工作记忆容量和IQ、人格特质和已习得的性能等)。学习的外部条件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而不同。言语信息形成的外部条件主要是提供“线索”,使认知结构中与正学习的技能有关并把有意义的信息融入该背景,也可告知学习者学习目标;智慧技能的外部条件是提示需要回忆的下位技能,并告诉学生学习目标,用提问、陈述或暗示的方法“引导”新的学习,提供与习得技能相关的例子让学习者练习;认知策略的外部条件可以通过言语交流提示给学生或以简单形式向学生演示,并给予认知策略较多的练习机会,因为认知策略的使用可在练习中得到精练和提高;动作技能在学习“执行性子程序”时,教师应提供某种信息交流,可使用言语教学或提供图片示意图等,而在提高部分技能和整体技能的准确性、速度、质量时,应提供重复练习的机会;态度的学习则应提供榜样及伴随的反馈、奖励或成功等。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获得一种学习结果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就是为学生创造掌握知识的条件。例如要求学生记住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的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这是言语信息,可以把这四个特征重组和编码成“时衣共价”,它所蕴含的意思就是时尚的衣服应该得到公共价值的认同,只有大家都认同了它是有价值的,才可能是时尚的,这样学生就容易记住。再比如要求学生理解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好多学生都觉得难以理解。其实“信息加工的三种形态”是在上节“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基础上讲解的,即向人性化和大众化方向上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可以先将教材中的结论视为假设,然后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迁移,同时引导学生从网络的快速普及、上网人数的激增、计算机进入家庭等等生活现象出发,组织学生讨论其中的原因,辩论人性化与大众化、个性化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结论。再比如学生对编程兴趣的培养,这实质上是一个态度问题。对于兴趣不高的学生,可以采用榜样法,因为高中生需要老师和同学的认同和肯定,榜样法可以使被表扬的学生有成就感而更加喜欢编程,不感兴趣的同学看到同班同学有高手,自己也就会不认输。

三、教学效果的评价必须以学习结果的分类为依据

教育评价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评价效度。所谓评价效度通俗讲就是所要评价的必须是评价者所想要的。要达到这一要求,评价的工具和手段必须与评价的内容相对应,对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测量评价方法。学习结果分类就暗含了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思想,因为学习结果分类的研究中不仅指出了不同类型学习的过程和条件,而且确定了测量各类学习的行为指标。根据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言语信息的行为指标是“说出”、“写出”、“说明”等,测量方法是回忆或有线索的回忆,可通过让学习者给下定义或说出有关事物的名称来评价,如要求学生写出身边的各种信息、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说出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等。智力技能的测量方式是提供问题或做事的情境,观察学习者的行为表现,或者根据被测者的表现,对他的办事能力做出推测和评判,如要求学生编写一个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