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分析

张莉

张莉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和老师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会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作为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你我都拥有这一片充满梦想的语文课堂,我们应该为之去创造,去耕耘。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诸如此类的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少仍是殛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据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应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代替;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总的来说,就是需要达到传授知识、交流情感、培养智慧以及塑造个性的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去实现呢?通过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多年研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借助媒体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

大量的实践表明,具有现代化意义的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本、图形、语言、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超越时空的限制将抽象的事物变为具体,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鉴于此,小学语文老师在平时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灵活多变地借助一些媒体手段创设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比方说在教学《瀑布》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投影仪展示大量有关瀑布的幻灯图片,让学生们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瀑布的雄伟气势基础上去学习新课文。

2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通常而言,只要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恰当的的话,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得到保证。所谓“授渔而非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更加有助于促进学生掌握知识。鉴于此,为了最大化的实现课堂教学效益,语文教师必须致力于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方面,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做到精益求精,力争凸现创新教学理念,从而实现教学方式选择的最优。比方说在《秋天的怀念》一文教学中,语文老师将该篇教材完全放到作者史铁生的所有作品中让学生们去体会,采用“板块教学思想”,这是由两大部分共同组成的。第一部分是读出文章中的韵味其中对于相关问题加以思考;第二部分是围绕主题“好好儿活”设计课堂教学。在构建这一板块教学的过程中,又采用逐层深入推进的方法。从体会“咱俩”的“好好儿活”到感受“我俩”的“好好儿活”再到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来看真可谓是丝丝相扣,条理清晰而又独具匠心。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如:我在教《番茄太阳》这一课时,当我一板书出课题后就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番茄和太阳有什么关联?“番茄太阳”作为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同学们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讨论与分析,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有的说:番茄和太阳形状上都是圆的;有的说:它们的颜色都是红的。有的说:在爸爸的眼里是把太阳比作番茄,所以要把题目加上引号;有的说:在盲姑娘的心中番茄就是太阳,所以要加上引号。最后,我适时地点拨到:那么在作者“我”的眼里“番茄太阳”像什么呢?结果大家都抢着回答:就像盲姑娘的笑脸。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4实现语文活动的丰富多样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强烈的资源意识,应当尽可能的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访谈、调查等多种途径,运用互联网、书籍、报刊杂志等多种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大量的实践表明,通过开展丰富多彩、花样繁多的语文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的视野得到开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进一步认识自己身上的优点以及还需改进的地方,而且有效提高了自身对事物的判断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方说语文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设“欣赏课”、“畅想课”、“演讲课”、“童话课”等,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去大胆表演短剧、模仿小品、编手抄报等竞赛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创新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为了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教师应当大力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然后设计新颖而独具匠心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自学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冬娟.探寻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之路[J].新一代(下半月),2010(11)

2刘俊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之我见[J].学周刊B版,2013(09)

作者单位:陕西省三原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