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动意见,助我改革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践行行动意见,助我改革创新

刘朋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验小学251800

新的课改强调了要改变学生片面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数学的目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应用,结合小学数学课标的基本理念,谈一点个人的感受。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力求认识和探索的一种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知识。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生活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设置成富有故事情节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元、角、分”的教学中,组织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游戏活动。活动开始前,我让学生准备好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的人民币共10元,让学生来认识这些人民币。在活动中安排了以下环节:①每个学生购买的商品中有文具、食品等一些学生熟悉的东西。②用同样的钱,看谁买的东西好,买的东西多,买后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③活动后进行集体讨论,让每个学生都说出买了哪些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通过活动,学生不但认识了元、角、分,还知道了1元=10角,1角=10分,学会进行人民币单位之间的换算,而且深深地体会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教师要既让教材为我所用,又不受教材的约束和限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增删、调整数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个孩子在不同程度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了尽可能发挥孩子们的自觉性,我将作业布置成具有开放性、选择性的内容。比如二年级上学期学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加减混合的运算,我的作业就是:一道进位加、一道退位减、一道加减混合、一道乘加、一道乘减、一道应用题。现在我们学了用乘法口诀求商,我的作业就是:编一道乘法应用题、编一道除法应用题、一页口算。如此一来避免了重复性的练习和超负荷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地来进行练习,不仅达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而且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业的检查我更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由小组长负责检查签名,课代表进行全面抽查再做汇报,我是一周全面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实施每天“几个一”的过程中,作业的布置经常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内容不定期地更换。通过这样的实验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对数学的认识更深了,对我的距离也越来越近了。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为避免学生注意力分散,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大屏幕,计算机的教学功能,将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其形成有形、有声、有色、能动的鲜明的表象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就利用计算机课件,将不同特点的长方体做成既可以展开,又能重合,既可以拼接,又能组合一体的动画效果,再加入不同色彩的表现和声音的烘托,通过大屏幕的分解演示,让学生来观察思考“长方体表面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有什么特点?”刚看完,他们便很快举起了手争着回答。A说:“长方体由六个面组成,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B说:“长方体通过展开,相对应的面在重合时,我发现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C说:“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D马上解释道:“他说得不完全对,长方体的六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比如大屏幕上的第二个长方体,左右相对应的面就是正方体。”……通过学生的回答情况看,他们大部分观察得都比较仔细、全面。理解得也都非常透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激励他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反思,增强主动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反思,就是指数学学习中学生具有适时自觉回望学习经历,及时修正学习方案,监控调节学习过程的思维过程,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习目标的有效达成。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足够的机会去反思,让学生自己理一理、比一比,让学生在讨论、分析、交流、比较甚至争辩中,亲身体验探究发现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