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数感培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1

重视数感培养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黄正科

江苏洪泽县黄集中学黄正科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总体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

什么是数感?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感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结果.如:,等.出现这样荒唐的错误是什么原因呢?我想主要是学生缺乏相应的数感.

数感是人们对一些数量的直观感受,建立数感可以帮助人们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并判断一些结果是否符合常规.培养数感就是要让学生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学会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大多数学生将来都不会成为数学家或数学工作者,但每一位学生都应建立一定的数感,这对他们将来的生活或工作都是非常有意义的,甚至数感能成为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联系实际,获取数感.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要和数学打交道的.因此,数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并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例如:在学习幂的运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有多大,可以让学生先测量1千克米有多少粒,再让学生算算粒米大约有多少千克.假设一个家庭一天吃1千克大米,那么粒大米够这个家庭吃多少天?通过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思维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抽象的数据具体化、生活化,从而使学生从生活中获取一定的数感.

二、合理估算,形成数感.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合理的猜想与估算,只有在不断的猜想与估算中,学生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数感.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看到一个陌生人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有多高,多大岁数了,这些其实都是数感在起作用.一个数感好的人,能比较准确的猜出人的身高及诸如此类的数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猜想.如:黑板有多长,教室有多宽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久而久之使学生对数感的积淀加深,更有利于知识和灵感的生成.

三、建立模型,强化数感.

当学生对数感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可进一步深入探讨实际问题中蕴含的关系和规律建立模型,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感.只有把数感的建立和数学模型的建立结合起来,才能有助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比如:在向学生介绍高斯是如何计算1+2+3+4+5+……+100的结果后,可再让学生进一步计算1+2+3+4+5+……+n并将结果作为公式记住.

四、拓展应用,升华数感.

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让学生感受到数感对解决问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这时,应鼓励学生多运用数感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不仅要去解决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对于一些看似与数学无关的问题,也要让学生试图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比如:某彩票的中奖率是1﹪,买100张这样的彩票是否一定会中奖等.只有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学生的数感才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总之,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思考、交流等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数感,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更高深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