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吴元梅

青海省水利水电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1

摘要:水是地球上万物生命的源头,是缔造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水的存在和有效利用不仅关乎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由于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行为,目前全球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同样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特别是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本身就面临着许多的环境问题,水资源的使用和库存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农业生产时,首先认识到水资源在农业上使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才能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不断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可持续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节水灌溉建设工程来说,水资源也是一个重要的保障,因此相关人员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避免浪费,并及时制定节水法规,有效提高人员的节水意识,从而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建设工程中水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1农业水资源现状与利用上存在的不足

1.1农业水资源现状

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举世瞩目,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扩张,农业资源愈发匮乏,尤其在水资源方面,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现状并不十分理想,每年面对较大的缺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业用水的损耗较为严重,当前我国农业的灌溉用水效率较低,在灌溉中的水流失情况严重。第二,我国当前的农作物种植偏好于水资源密集型产品,这使得农作物对于水资源的需求加大,而耗水量较小的农作物发展未成规模,凸显出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上的不合理。第三,地区农业水资源利用量存在差异,这一方面是受到地区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也凸显出各地在农业水资源利用方面的政策差异。

1.2农业水资源利用

上存在的不足我国在农业方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不足首先表现在水资源利用率较低。生产活动在使用水资源的时候没有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存在大量浪费的情况。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农业生产体系,经常会出现水污染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水资源的流失。

2农业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2.1实施高效的节水技术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想要更好地开展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那么就先要从高效节水技术入手。工程节水技术常用的技术有地下渗灌、微灌、滴灌、喷灌、涌流灌溉、管道输水灌溉、渠道防渗等。例如每次灌溉的日期和灌溉的水量都要有一个定额,节约型灌溉技术有沟垄灌水、细流沟、八字沟、方形沟、封闭执行沟等技术。此外,在田间管理方面可以通过因地因水、定量调配、综合利用、合理调蓄、全面规划等制定适宜的水价机电费政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我们还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递各类节水信息,实现现代化的高效节水技术,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2.2改善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

和种植结构农作物的种类与农业用水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通过以水资源的配置为起点,对区域内农业产业的结构和种植结构进行调整,既能够减少水资源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创新区域内的农业发展方向,实现农业的特色发展。总的来看,当前我国的农作物多集中在水稻、小麦等高耗水作物上,而在棉花、向日葵、高粱、玉米方面的种植比例相对较低。在后续的发展中,各地区应当注重在种植比例上进行调整,适应市场的选择,充分利用水市场并注重用水量的合理分配,我国可以在水市场交易中采用激励机制,并按照市场的规则来进行运作。另外,我国需要积极培育优良农作物品种,加强农作物的耐旱性,以便更加适应季节的变化,实现我国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

开展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理论和评价方法,评价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对区域农业生产及未来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及综合效益的影响程度。它是一个多目标综合评价问题,评价目标不仅包括用水效率,而且还包括用水效益,其中用水效益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等多个目标及其综合。客观合理的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评价,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所产生的综合效益,而且能够对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的推广和应用进行动态检测和诊断,指导生态型高效节水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基于上述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其评价的科学内涵及特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协调性、可获得性、生态效益优先的原则。

乌苏市总占地面积14,393.94km2,区域内南北长度284km,东西方向长度120km。地形东南低、西北高。西北部和精河县临近地区为坝上高原地区,海拔高度为1,355~1,800m,坡面坡度通常保持在10~20度之间,乌苏大地构造属于天山~兴安地槽区准噶尔~天山褶皱系的一部分,南部山区为古生代地层,中生代和新生代第三纪地层沿山前陆续分布,第四纪广泛分布于平原地区。

水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指标有些是正指标,如降水、径流入渗补给、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模数等,这些指标取值越大,评价结果越好,风险越小;相反有些指标为负指标,如浅层地下水埋深、蒸发系数、地下水资源开采程度等,其取值越小,评价结果越好。在利用突变模型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程度进行评价时,必须对相应指标进行技术性处理和转换,按照各个指标的隶属度采用突变评价法将其转换为0~1之间的突变级数,使之具有可比性。将2016年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状况的实际值与所确定的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级指标的相应等级取值进行比较,便可得到乌苏市2016年水资源综合利用状况。从表2的评价结果可见,只有单位面积可引水资源、灌溉率及漏斗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等指标的等级为一级,其余指标均为二级或三级,乌苏市水资源综合利用风险较大。

结束语

我国国土面积广大,人口众多,总体的水资源是相对匮乏的,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城市化进程是会逐步加快的,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兴起。在我国水资源的总量是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工业用水增多就会导致在农业方面的用水相对减少。因此,现代农业必须要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我国农业水资源的现状和使用上的不足,想要改善这种情况,需要多方力量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农村居民树立节约用水的理念,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制;奖惩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价格体系,重视农业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要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强化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强,刘中培,杨松林.基于突变理论的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综合评价[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1,(12):19-21.

[2]秦艳娟.论述我国水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6(20):192.

[3]陈大波,杨德刚,唐宏,等.渭干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消耗强度及影响因素[J].干旱区地理,2014(3):509-519.

[4]韩信来.浅析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民营科技,2015,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