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1-11
/ 1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周生永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桑葚酒的制作

□山东省莱芜市寨里镇水北中学周生永

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学生们放学后经常去摘桑葚(每年大约在六一前后最好),灵机一动,我们正在进行乡土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能不能在桑葚上做点文章?我校地处泰莱交界处,是传统的桑蚕种植基地,上网查询得知,“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桑葚具有生津止渴、促进消化、帮助排便等作用,适量食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刺激肠蠕动及解除燥热。祖国医学认为,桑葚性味甘寒,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桑葚有如此功效,何不研究一下桑葚呢?

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通过座谈,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等形式,最终确定酿制桑葚酒这一课题,这个课题源于乡土特色,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还能发挥学生对生物科学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力争通过开展本次活动,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认识自己的家乡,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学生们的美好情感,建立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一、课题开题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及时进行了开题报告,得到学校的支持,在指导学生的开题报告会上,同学们非常活跃,明确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活动形式及评价方式,明确阶段任务及预期目标,开题报告非常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同学们把这一活动当作乐趣时,那么以后的活动也就顺利开展起来。

二、制定与实施计划

1.由于是第一次涉及到桑葚酒的制作,所以师生搜集资料,上网查阅,调查一些农户及吴家洼酒厂,了解制作的过程。

2.准备材料。在材料准备阶段,特别是在采摘桑葚时,同学们非常活跃,原来是偷偷的去摘桑葚解馋的,现在把它赋予新的内涵,还是堂堂正正的由老师领着,积极性非常高,好多同学方便袋都采的差不多满了,自己还没有吃上几个,老师看在眼里,乐在心上,没想到他们如此“敬业”。

3.制作阶段。在冲洗桑葚时,一向看着毛手毛脚的男同学们表现得如此细致,轻轻地冲,细细的挑,一个个的捡,态度是如此的真诚;在装瓶配料阶段,按照操作流程一步一步的操作,遇到疑难问题,总是停下仔细思考或真诚的询问老师,对工作真是一丝不苟,毫不马虎;在观察发酵阶段,认真的观察思考,记下所看到的每一个细节;在压榨阶段,严格消毒,规范操作,虽工具简单,但也是态度严谨,当一股股带着浓郁香气的桑葚酒流出来时,同学们发出了阵阵欢呼声,那是他们两个多月来辛勤劳动的回报,这才是真正的实践出真知。

三、总结交流

在阶段总结时,同学们也同样表达了这种喜悦之情。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无论是课题论证阶段,还是课题开题阶段,还是在准备器材、采摘、装瓶、发酵、压榨阶段,同学们所爆发的热情是前所未见的,他们通过走访论证,查阅资料,对比论证,试验等手段,不断的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见证所学理论,并不断的提出新的问题开拓新的天地。例如,为什么同样的操作流程,但酿出的酒的色香味却不尽相同?有的发酸,有的味道醇厚香甜。还有酒精含量又如何测定?他们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问题,让我深深感觉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作用,它不但开启了学生的智慧,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习的外延,使课程更加规范和完善,给予我们心灵深处的滋养。

“走出教室,感受生活,这样的实践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生活的快乐;这样的实践活动,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加积极的去学习文化知识,这样的实践活动我喜欢”,有的同学在总结反思中如是说。事实上,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当我们围绕乡土文化这一主题设计这一课题时,已得到同学们的认可,同学们在走出教室的同时也建立起了对生物学的重新认识,增强了他们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

教育离不开学生的活动,让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从而使学生的个性、能力得到充分的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生活,适应社会。“兴趣即老师,生活是教材”让学生更好地将综合实践活动广泛地、持续地、深入地开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