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意象与文人学士情愫渊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1

“美人”意象与文人学士情愫渊源

毛梦赟

毛梦赟南京炮兵学院江苏南京211132

摘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美人”意象曾多次出现,缘何文人学士对这一意象情有独钟呢?首先,是“美人”与文人学士的追求具有相似性,这样更容易被别人理解;其次,是他们受本身的政治使命以及政治抱负的影响,借美人抒发自己对贤君明臣的渴慕,抒发君臣遇合之间的一种感慨;再次,是由于他们怀才不遇,理想追求的失落。

关键词:古典诗歌“美人”意象

中国人习惯于含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中国古代诗歌亦讲究含蓄之美,一般很少直接的、大段的抒情,抒情议论往往借助于“意象”,所以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意象是必不可少的构成。古人对“意象”的理解,是一种象征,一种“表意之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中国的古代诗歌有一个有趣的意象,那就是“美人”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多次出现,经常被文人学士用来作为抒情言志的载体,表达对贤君的渴求和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赋予“美人”丰富的象征意义。所以我不禁思考:文人学士缘何从古至今爱“美人”呢?

一、“美人”与文人学士的追求具有相似性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见了如花般美好的女子,男性可以很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勇敢的去追求。而在中国封建正统文化统治下的女性,不仅仅身体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情感上更是如此,遇见了喜欢的那个人,寻常女儿家会“犹抱琵琶半遮面”,想让他知道却又不敢说破,欲语还羞的。大部分就此错失良缘。同样的,封建制度本身提供给士人的机会极其有限,空有一身才华却难展抱负,这样的尴尬处境和美貌如花犹待字闺中的女子在某一个点上殊途同归。要不怎会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对“知己”的强烈期盼使文人们对同等位置的女性产生了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这种感慨沉淀在文学作品中形成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学传统,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以美人喻君主,把臣子和君主的关系比喻成自己对美人的追求与眷恋也是顺理成章的。

二、文人学士的政治使命以及政治抱负对“美人”具有追求性

文人学士及其他们的父母长辈都对他们都有着很高的期许,希望他们学有所成,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比如屈原,从他的《离骚》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本人和他的父母长辈都对自己有着很高的政治期许。“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父亲仔细揣摩生辰给他起的名字,“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非常吉祥的出生时辰,后来又重视自身修养。占了天时又有自身的努力,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为了楚国,为了楚国的荣誉,为了宗族的利益。“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表面上是“恐美人之迟暮”,其实是担心楚王不能勇于进取而误了楚国的前途。“恐”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特别是为祖国的前途而焦虑,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的急迫心情,他寄希望于楚怀王,希望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恢复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他的理想、遭遇、痛苦,他的忧国忧民,他的忠君爱国,都从对“美人”的追求中体现出来。

文人学士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灿烂一页的,大多有极高的文学才华,有较高的自我期许及浓厚的文人气质。他们也有极大的建功立业的热情,希望能在当时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上文我就已经提到,古语有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女子的精心打扮是为了欣赏他的男子,士人的才干希望有志同道合的人的赏识,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政治抱负,于是借“美人”为喻来抒写各自情怀就变得顺理成章了。比如,屈原虽然终于能够尽情体会“举世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但他本身的那种文人气节又不容许他低头,所以只能“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成为他可望而不可及的遥远的梦想。

三、文人学士怀才不遇,理想失落对“美人”具有寄寓性

春秋时期,儒家出现,随着时代发展,慢慢的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儒家传统的责任意识“忠君、爱国”成为其标榜的观念。“学而优则仕”、“达则兼济天下”。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出来匡扶天下。这是他们想通过功业造福百姓的一种热望。正是在这种儒学思想的长期浸染下,那些极具才华的人都希望出仕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承担应有的责任。在封建社会一个人能否得到重用,完全要看这一时期的君主。无论是“推举制”还是“科举制”,只有得到了九五之尊的赏识,这个人才可以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是圣意难测,众多的文人学士在政治斗争失利时恐怕也不敢直白表明自己对“圣上”的不满。只能将自己的哀怨、愁闷寄予到“美人”上来,以此借代君主。借美人抒发自己对贤君明臣的渴慕。抒发君臣遇合之间的一种感慨。也可以说是这些人在政治失意时的一种有口难言的无力的抗争。

无论是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是本身的理想追求和向往,文人学士之所以如此中意“美人”这一意象,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怀才不遇,是源于他们知音难觅的孤独,也是源于他们理想追求的失落。他们在这种无奈中或者借美人迟暮来叹息时光流逝,人生苦短,才能得不到展示、志向得不到实现的苦闷。或者表现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无法解脱的苦闷。空有满腹才华却没有施展的机会成了诗人心中永恒的情结,诗中那拥有绝世才貌的“美人”就成了自己的代言人。无论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屈原、李白、苏轼、辛弃疾还是其他众多的诗人,无不是在人生理想遭遇挫折时,发出了对“美人”的感慨来寄寓自己的兴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