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

钟鹏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特点

学习内容与现实密切相关、学习空间高度开放、教学可以不依赖于教材、具有很强实践性和综合性、提供了真实的操作平台、可以及时的反馈。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理论依据

从课程内容及实施的特点出发,建构主义理论对信息技术课程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很适合这一课程的教学。“它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含义

1.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国内“任务驱动”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来看,“任务驱动”教学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2.任务驱动教学的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教师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景,设计出包含本堂课学习内容的真实任务;

(2)师生一起分析讨论,明确解决任务的方向和操作的大至步骤,学习的新内容;

(3)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互助协作,教师给予及时的指导,并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操作情况,对共同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解。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能随机应变,控制好课堂教学;

(4)评价与总结。教师要对这堂课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主要问题是什么,由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方法,学生是零散地、不系统地学习,所以学习的归纳、总结很重要,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系统地、完整的知识结构。

四、对任务的理解

在信息技术课中,“任务”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成的一些事。例如,任务可以是一篇文章、一幅图形、一张表格、一个数据库等,也可以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信息展示作品,还可以是一个网站。

1.“任务”类别

(1)封闭式任务(也可以叫强制性任务)。封闭式任务是指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的、不能选择的任务。信息技术教学的软件环境是全开放的,可以有多种方法达到同一目标,有些学生不用新知识也能解决问题,学生虽然完成了任务,却没有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2)开放式任务。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开放式任务,能从中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务,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有效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开放式任务会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2.任务的特点

(1)真实性。即任务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也就是说,任务不是凭空捏造的,是把学生所学习和生活的真实世界浓缩于任务,使学生与任务的交互就是与真实世界的交互,而不是站在世界之外来“学习”和“认识”与自己不相关的“任务”。

(2)层次性。任务要有层次性,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又要考虑知识的特点和难易程度,一般可按三个层次来设计,第一层次的任务是最基本的任务,要求十分明确;第二层次的任务是提高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部分具体的要求,而没有具体的样例;第三层次的任务是开放性的任务,教师只给出要求,其内容和形式完全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安排。

(3)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的目标以任务形式展示时,任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受到学生的欢迎,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才可能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比如:画图部分可以安排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卡通图画作为范例;Word部分可以让孩子们给自己班上设计制作一个课程表及班报等。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五、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1.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以充足的、支持学习的信息环境为依托,以完成系列具体的学习任务为目标,自主地开展个性化的有效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自主学习的进行,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思维、情感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在实践中要力求突出一下三点:

①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学生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了解、对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等,还要包括交流与合作、责任意识等内容。

②评价的方式不再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学生在评价中学,在学习中评价,在评价中反思自己的学习,在反思中纠正自己的学习行为。

③评价的主体要改变原来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把评价主体多元化,让学生本人、学习伙伴、学科教师、家长都成为评价的主体。信息技术教师从多方面获取评价信息后,根据一定的评价体系作出学生阶段学习效果的定量和定性评价。

(作者单位:广西横县第二高级中学53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