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本课堂成为学生梦想起飞的地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1

让生本课堂成为学生梦想起飞的地方

国丽娟

国丽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西河镇张庄凤凰山学校255100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它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我们要认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知识基础,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体察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进度,从不同的角度激励、鼓励孩子。在设计教学时,根据不同学习风格的孩子设计教学,让孩子在学习中觉察自己的优点,自己欣赏自己,这是孩子能够“乐学”、“好学”的关键。

一、先学后教,让学生享受自学乐趣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自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

要让你的学生“乐学”,就要让你的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如今的课前自学似乎变了味,教师的自学设计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常常要在家长的帮助才能完成。这就失去了生本教育的初衷,而且这样的自学不要也罢,即使做得天花乱坠也不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更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前自主学习中,我会根据不同学段、不同文体设计不同的自学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中,总是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能力设计学生自学要求。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划出生字词。3.给课后的生字标上拼音、组上词语。4.查一查自己不明白的词语。5.在自己有感触的句子后面写出自己的批注。这样的自学要求比较简单,学生做起来容易,也都能够独立完成。同时在检查自学情况时,让学生体验由不会到会的过程,让他们体会自己自学的成果。即使孩子学得不够好,字词不能全部认过,但只要他努力了,我也会鼓励他。他们在这样的学习中一次一次地体验自己的进步与成长,慢慢变得“乐学”。

二、开放的课堂教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就像曾琦教授说的:学习是动态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你可能已经做了很仔细的准备,但是,很可能在课堂上还会碰撞出很多新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越是意料之外,越说明这个课堂精彩。因为学生思考了,学生动真情了、投入了,他才会不断有新的想法。

例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当讲到那个中国留学生趔趔趄趄地走出大门昏倒在地时,有个同学说:“他不是个傻瓜吗?自己快饿死了,还顾及国家的尊严?”这时有个女生突然站起来说:“我不同意,还是国家尊严重要。你没看到面包店老板的态度就是因为留学生的爱国而转变了吗?”我在一旁欣慰地笑了,这正是我想花心思让学生明白的问题,就在一个小插曲中让全班学生都懂得了。

我们的教育不是让学生通过文本懂得同样的道理、同样的知识,而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他们的感悟不同,收获也就不尽相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感受,把它放大,也许它会成为一颗种子在孩子内心扎根。

三、平等的讨论,师生共成长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己的小组内、班级内畅所欲言,不必顾忌说对说错,在一种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让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进步。

只有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知识火花。我在教学中常常故意去请教学生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班最调皮的孩子嘲笑我:“老师还有问题不会吗?”我笑了笑说:“一个人的知识渊博不渊博,不是看他现在会多少,而是要看他肯不肯学、虚不虚心。你现在不会没关系,学了,问了,学会了就行。”

在民主、平等、创新的氛围中,孩子们学会了倾听、交流、质疑、辩论,在一次次的思想碰撞中我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四、恰当又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追随成功的脚步

曾琦教授“关于课堂上积极地相互反馈”的观点明确地指出,课堂上具体而有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不断进步。老师批评学生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你对他冷漠才是最有杀伤力的。如果不予理睬、没有反馈更是要命的。

我们班的翟保义是个考试不超过10分的学生,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常年跟着奶奶。其实孩子都是一样的,只是他比别的孩子少了更多的爱和教育。最初上课总是回头说话,我对他说:“你也很爱学习,比别人慢不要紧,重要的是自己要完成该做的事。只要你努力,每天认识一个字也是进步。”渐渐地他上课也拿出书本跟着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更惊喜的是:在一次古诗小组学习后,他的小组长告诉我,他背过了一首古诗。其实任何孩子都能学好,只是我们没找到开启他智慧之门的钥匙。

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会让学生明确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老师对学生有针对性的鼓励也会让孩子增强自信,把学习学得得更好,成功能够孕育更多的成功。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今天的‘教’正是为了明天的‘不教’。”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听课,积极参与课堂,在生本课堂里让不同个性、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放飞梦想、自由驰骋,这是我不懈的追求,在生本路上我将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