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学生工艺能力的途径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提高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学生工艺能力的途径探微

章经超

章经超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职业教育中心浙江温州325401)

摘要:服装制版与制作工艺是目前各服装院校都开设的课程,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异,最后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从服装制版工艺类课程群建设、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提高学生工艺能力水平,使学生更加具备服装制作岗位的工作能力。

关键词: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学生能力提高途径

服装工业中,服装制版的技术性是非常高的。对该技术从产品造型的角度进行研究,就会发现制版技术中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而且技术成分很高。提高服装制版与工艺专业学生工艺能力是为了提高服装制版工艺技术水平,需要将科学的思维模式构建起来,以使得服装制版中,更为重视细部处理。该论文针对服装制版工艺展开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服装设计水平,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装商品。

一、创新本专业的教学方法

在服装专业的工艺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尽量拓展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训练学生的基本车缝技术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操作技能的热情,可引导学生以车缝方式制作出各式各样的工艺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车缝技能,还可让其增加不少工艺技巧,探索出更好的处理工艺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相互点评、借鉴,实现先进带后进,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服装工艺教学中,教师可拟定一个主题,并以此主题创办一个服装表演大赛,要求参赛学生独立设计、制图、制作,对作品的工艺、材料、款式不做任何限制,借助这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工艺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力争让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优化学习效果

互动式教学方法可为学生营造活跃、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实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协作,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应相信并尊重学生的能力,并时刻注意自己的姿态、表情、语言等,依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反馈并评价学生。互动式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也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收获到很多新东西,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同时,通过互动教学法的实施,也能增进师生关系,为以后的教学活动创造更和谐、融洽的环境。

3、借助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在服装工艺教学中,以课堂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活动,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应适时将教学活动搬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学边用,切实将服装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加大学生与服装企业之间的沟通,让学生深入到服装生产一线,将服装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操作能力

二、将科学的服装制版思维模式构建起来

1、服装制版中要从平面思维模式向立体思维模式转变。

服装制版中,许多的服装版型设计师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模式进行设计。无论是服装制版设计师,还是学生,在平面裁剪制版的时候,都会采用平面思维模式,逐渐地,在服装设计上就形成了二维造型,而对于三维造型设计却显得力不从心[1]。所以,需要对服装的平面制版思维模式转变,采取立体思维模式,以使得服装制版中不仅具有技术含量,而且还增添了艺术性。这就需要服装制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具有丰富的想像力,能够将设计工作与生活建立关联性,以在服装制版工作中将平面制版进行分解,之后组合成立体服装造型。

2、服装制版中要从单一思维模式向综合思维模式转变。

在服装制版中,要求设计师对平面剪裁和立体剪裁都要有所熟悉。在服装结构设计中,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能够将手工操作与数字化管理相结合,以使服装制版设计师具备制作技巧,不仅在服装制版设计中有感觉,而且还能够从主观角度进行创造。这就需要构建综合思维模式,以使得服装结构设计更为系统化。

三、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

学生在了解并熟练掌握服装工艺相关知识之后,还要能灵活运用知识,并借助具体的实践活动,将知识转化成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严格要求学生以自身体型为依据,设计出一款有新意的成衣,独立完成从设计、制图、剪裁到制作完成,从这一过程中,可清楚发现学生的优点与缺点。

例如,学生对加放尺寸及量体把握不精准的话,就可能造成成衣不合身、服装款式不美观,这就表明了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上不够全面、不够牢固与准确。因此,在服装工艺课堂中,教师应重点讲解服装结构变化的关键部位,并详细演示这些部位的加放量尺寸方法与技巧。比如,在讲解裤子有关部位的尺寸变化时,借助对牛仔裤与西裤等裤型的分析,请学生自行总结尺寸变化的特点,需要变化尺寸的部位有大裆宽、小裆宽、上裆线、臀围线等几个地方,这几个位置的尺寸怎么确定,受到面料、个体特征、款式等因素影响,因为学生制版经验有限,教师应教给学生一种测量尺寸的技巧,也叫参考法,这就需要学生将自己准备好的成品裤子进行各个位置的测量,通过大量的测量,总结其尺寸演变规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人体的结构特点,才能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

总之,大量的实践证明,服装工艺课程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切实提高学生的服装制版工艺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丰富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实践能力,进而为服装行业培养更多优秀的实践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