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12-22
/ 3

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研究

马丙奎赵海龙刘勇

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研究

马丙奎,赵海龙,刘勇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摘要:高教园区拥有丰富而集中的体育资源。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对党和国家全民健身方针政策的积极响应,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体育资源管理的需要。对于高校资源管理和社会全民健身的开展,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一种双赢。探讨园区高校体育资源的社会共享有助于进一步规范高校体育资源的管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更好地实施全民健身条例。

关键词: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双赢

中图分类号:C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91x(2009)12

StudyonSharingofSocialSportsResourcesinHigherEducationZone

MaBing-kui,ZhaoHai-long,LiuYong

(DepartmentofP.E,LianyungangTeachersCollege,Lianyungang222006China)

Abstract:Therehaverichandconcerntratedsportsresourcesinhighereducationzone.Sharingofsocialsportsresourcesinhighereducationzoneisapossitiveresponsetothegovernmentofallthepeople’sexerciseandisalsonecessaryforthemanagementofuniversitysportresourceswiththesituationofmarketeconomy.Fortheuniversityresourcesmanagementandsocialconductoffitnessresources,Sharingofsocialisawin-win.Sharingofsocialresources’succeedisnotonlyonthemanagementofuniversityresources,butalsoaboutthedevelopmentofallthepeople’sexercise.Discussingthemanagementofsportresources,itdevelopsallthepeople’sexercisebetterandpracticestheregulationofpeople’sexercisebetter.

Keywords:HigherEducationZone;SportsResources;SharingofSocial;Win-Win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体育锻炼已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人们对于体育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强。党和国家一直都非常重视人民身体健康问题,关注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然而,多年来群众性体育发展状况一直不容乐观,社会体育整体效果不太好。影响我国群众性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开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有80%左右是由于体育资源的缺乏[1]。体育资源的缺乏问题成为影响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近年来应运而生的高教园区拥有着丰富而集中的体育资源。高教园区里各高校一般都是重新规划兴建的,体育场地场馆设施先进、数量多、条件好,足以胜任高校的日常体育教学任务。过去传统的高校体育资源主要就是单纯地完成本校日常体育教学任务,很少涉及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方面的问题。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今天,体育产业理论研究的逐步深入,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正进行着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1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相关概念

体育资源是指一个社会用于体育生产和体育活动所需的各种条件及要素,包括人力、物资、资本、时间和信息等方面[2]。体育资源是学校开展体育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学校体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高校体育资源是指与高校体育活动密切关联的各种体育场地、仪器、设备、建筑物、图书资料,人力资源数量、专业、业务能力以及各项管理活动等所有人、财、物的总和[3]。按照资源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并以体育场地为主;无形资源则主要包括体育教师及其专业知识、体育教育管理能力和思想素质等方面[4]。高校体育资源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体育资源的分类并不影响体育资源在高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体育资源是高校体育工作健康开展的重要基础。

共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首先表明一种关系,共享关系联系着有特定目标和任务的人群,他们关注有价值的共有资源,相互之间协调行动,并形成或松或紧的组织架构[5]。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指在社会体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社会或个人以体育锻炼、体育健身、体育学习等为目的,对高教园区的体育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以充分发挥高教园区的体育资源的社会功能。

2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意义

2.1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对党和国家全民健身方针政策的积极响应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中都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公共体育设施要向社会开放,正确处理好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关系”[6]。特别是2009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全民健身条例》中明确指出:公办学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国家鼓励民办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7]。《全民健身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全民健身工作的系统、全面的立法,是全面健身工作日益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体现党和国家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府有责任、有义务地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完成党和国家安排的工作和任务。高教园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包括体育设施在内的各种体育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高教园区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向公众、向社会开,充分发挥高教园区丰富体育资源的优势,将丰富的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我国掀起了体育运动热潮,许多人开始畅想:中国应该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发展。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重要讲话时也强调: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8]。前国家体育总局主任袁伟民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为“世界体育强国”需要从体育人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考量。袁伟民认为中国虽然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但真正可计入“体育人口”的比例还不大,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和群众性体育运动与美国、澳大利亚等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9]。中国应该进一步增加“体育人口”的比例,高校应该责无旁贷地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

2.2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是实现高校与社会双赢的有效途径

2.2.1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能够改善高校体育资源现状

高教园区的出现使各个高校由原来的相对分散状态转变为相对集中状态,体育资源也随着高校新校区的建立而变得更加丰富,其中以体育场地、场馆等硬资源的增加尤为显著。伴随着体育场地、场馆等硬资源的增加,场地、场馆的管理使用问题随之产生。如何合理地管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场馆,实现其最大功能,避免资源浪费。通过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能够很好地解决体育场地、场馆除了正常教学以外时间的使用问题,极大地提高场馆的使用率、避免资源闲置、造成浪费,同时也可以利用高校的现有资源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通过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将社会体育爱好者吸引到高校里来,可以更好地拉进高校和社会的距离,让社会走进高校,让高校了解社会,这样将更加有利于高校的健康发展。

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能够给体育教师等软资源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机会。园区各高校的体育教师一般都是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有能力帮助社会公众进行健身运动。

高校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共享的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树立体育教师的良好形象。尽管过去“九儒十丐”的社会地位已经不复存在,但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同工不同酬、劳动保护不到位的现象仍然经常出现。体育教师以自己较高的专业水平获得经济上的回报、提高体育教师的职业声望。这将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师自身价值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其更加努力地工作。专业是以较高的经济回报和职业声望为支撑的[10]。较高的经济回报和良好的职业声望必将进一步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扩大了体育资源的教育空间,由原来的高校校园逐步向社会延伸,实现体育资源教育功能社会化。社会共享平台能够有助于体育教师等软资源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状态,这将有助于高校体育工作的健康发展,有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2.2.2体育资源社会共享能够提高社会民众体育健身条件

体育资源的缺乏是影响社会民众健身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高教园区拥有的丰富而集中的体育资源恰好能够解决这些难题。园区的现代化的体育场地、场馆等硬资源能够为全民健身运动提高非常好的活动场所,社会民众可以选择有偿的或无偿的场地、场馆进行体育健身。通过园区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社会民众可以花费少量的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享受现代化的健身场所,从而避免自己花大量的钱去建设、养护体育健身场馆。而且,各高校的体育教师等软资源掌握专业的体育健身理论、技术、技能,能够为社会民众的科学健身提高帮助,避免盲目锻炼而损害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社会民众在高教园区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可以感受到高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无疑会在耳闻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高校文化气息的熏陶,对于提高全民自身文化修养有着润物无声的效果。

3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对策

3.1加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监督与管理,强化扶持工作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学校体育设施等体育资源向公众开放、社会共享的监督管理机制,将对学校体育设施等体育资源向公众开放、社会共享监督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范畴。加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与管理,检查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相关法律法规精神的落实情况。把实现学校体育资源社会共享作为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列入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要求。建立激励机制,将体育资源向公众开放、社会共享程度作为政府政策扶持、资金扶持的参考条件,以此来调动各校开放体育设施工作的积极性。

3.2加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方面的宣传,转变思想观念

高教园区具有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并且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优势。园区高校的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高校资源社会共享是一件具有很强的开拓性和实践性工作。园区各高校应该解放思想,敢于打破传统的、封闭的教育管理观念。同时,应注意加强宣传体育资源社会共享的意义和必要性。通过对社会共享效果较好高校的宣传来转变曾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者的思想观念,营造高校与社会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

3.3建立高教园区和社会之间的体育资源共享管理部门,加强协调沟通

园区各高校可以通过选举代表专门负责高教园区体育资源和社会上有此需求的单位、组织或个人关于体育资源共享方面的工作,制定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明确彼此的职责和利益、权利和义务,使资源共享工作规范化,便于彼此的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确保体育资源社会共享健康发展。

4结语

高教园区拥有丰富而集中的体育资源,如何充分合理地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资源历来都是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尤其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健康意识逐步增强的时代。高教园区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园区体育资源进行社会共享,这既是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积极响应,同时又可以利用体育场地、场馆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体育教师搭建进一步施展自身才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实现高教园区体育资源社会共享需要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与管理、做好扶持工作,需要园区各高校转变思想观念,加强高校与社会之间的协调沟通。

参考文献:

[1]刘小平,陶玉琉.对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4,22(4):12-13

[2]吴周礼.体育资源配置方式及实现机制分析[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15-17

[3]刘小平,陶玉琉.资源配置理论下我国高校体育资源及其社会共享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7,28(3):94-96

[4]WuEn-jun,CAIJian-feng,HUANGLin.Managementandrationalutilizationofsportresourcesinuniversitytown[J].China-USABusinessReview,2007,6(3):72-78.

[5]王永生.从经济学的观点论述体育资源共享的利益平衡问题[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1):75-76

[6]程云红,李娜.高校体育场馆与社会共享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30:485-486

[7]全民健身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

[8]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9/29/content_10133226.htm

[9]远山.袁伟民与体坛风云[M].南京:江苏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263

[10]宋会君.改革开放三十年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学校育,2009,07:14-16

[作者简介]马丙奎(1974—),男,江苏灌云人,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社会学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