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意境,情趣导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0-20
/ 2

创设意境,情趣导入

向国友

向国友

(贵州省铜仁市第五中学,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导入,既可以烘托气氛,又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一堂好课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从“借助多媒体导入”、“以故事导入”、“生活体验式导入”、“地方物产导入”、“疑问式导入”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情趣;导入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0-0000-01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好的导入能烘托气氛和诱发学习兴趣,能起到渗透主题、酝酿情绪、激发兴趣和创设情境的作用。用好导入,讲究方法,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益。下面是本人多年来初中地理教学实践的一点小结。

一、借助“多媒体”导入

借助多媒体,通过视频或音频烘托气氛和诱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西双版纳时用孔雀舞的一段视频导入,孔雀舞的舞蹈语汇尤为丰富,有"飞跑下山"、"林中窥看"、"漫步森林"、"抖翅"、"点水"等惟妙惟肖模拟孔雀神态的动作,其风格轻盈灵秀,情感表达细腻,舞姿婀娜优美,是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孔雀舞视频给学生展示了一幅美的画卷,激发了学生们对孔雀的故乡——西双版纳的向往;在学习长江时用音频播放《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通过歌词中的春潮、惊涛、乳汁、哺育、臂膀等词语来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习激情。

绘声绘色的多媒体辅助导入,使得课堂面貌由平面变得立体,由单一变得丰富,学生学习的整体功能增强,效果当然非同一般。

二、以故事导入

如,在学习中东时可以先为学生叙述“救命的死海”故事。

公元70年,罗马军统帅狄杜带军队包围了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城,经过紧张激烈的战斗,罗马军取得了胜利,抓了大批俘虏。要处死大批的俘虏,着实令狄杜大伤脑筋,经过一番思索,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奇绝的办法——把俘虏押送到东部的死海去处决。狄杜想,洪水把约旦河中的鱼冲进死海后,很快就会全部死亡,整个死海没有生物,鸟儿也不去,那里毫无生气,大概死海的水有毒吧。于是,狄杜把死海作为刑场,命令士兵把俘虏捆绑起来,运送到死海上并投入海中。但是,出乎他的意料,战俘们不但没有被毒死沉入海底,反而平静地躺在海上,没多久便被波涛送回岸边。狄杜大怒,命令士兵再次将俘虏投入死海,可战俘仍然被某种神秘的力量托起,不一会儿又送回岸边。连投几次都是如此,见此情景狄杜由大怒转为大惊。他想:在河中生活的鱼不慎冲入此海都不免一死,这些在大陆生活的人抛入此海竟能浮起生还,这一定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叱咤风云的狄杜不敢与神灵作对,把这些俘虏全都释放了。

通过这一故事情境可以带着学生一起走进神秘的中东,开启富有探索性的学习。可以说,一个好故事,完完全全可以成就一堂好课。

三、生活体验式导入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更应引导学生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服务生活。

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的知识时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天气的变化。如,有学生感觉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着的,早上上学到中午放学气温是由低到高变化着的,下午上学时感觉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然后气候就逐渐降低了;有学生说,早上上学时天都还是好好的,可快接近放学时天就下起了瓢泼大雨,哎,又要辛苦父母或爷爷奶奶们了,冒着大雨给我们送伞;有学生说,我们的家乡铜仁,夏天总是那么炎热可以与有我国火炉之称的其他城市比美,冬天总是那么温暖。

在学习南方地区时,针对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喜欢吃辣引入“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贵州、湖南、四川等省气候湿润多雨,四川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因而有“蜀太吠日”之说。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寒邪、脾胃虚弱等病症。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

生活的体验,既是一种惬意的展示,又是一种新鲜的发现,拉近了地理教学与生活体验的距离,课堂自然变得亲切可感。

四、地方物产导入

新疆的物产:红色系列——西红柿、石榴、枸杞,哈密瓜——甜,我国优质棉基地。

南北方地区的物产:粮食作物——水稻(南方)、小麦(北方),糖料作物——甘蔗(南方)、甜菜(北方),油料作物——油菜(南方)、花生(北方)。

台湾省的物产:海上米仓——大米,东方甜岛——甘蔗,水果之乡——热带、亚热带水果,森林之海——森林覆盖率、樟树,东南盐库——海盐

特定物产的展示,具有特定地域的要求,这样的物产,恰好是地理多样性,奇特性的反映,带着好奇,学生进入探究

五、疑问式导入

如:在学习地球自转的周期时用毛泽东主席《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导入新课,设置问题在地球的每个地方是否都能做到“日行八万里”呢?(只有在赤道点上,随地球自转一周,才能在宇宙空间运行八万里。八万里实际指得就是赤道周长。);在学习海陆的变迁时设置问题在喜马拉雅山区发现了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能说明的问题是什么?(若干年前是海洋),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说明的问题是什么?(若干年前是海洋);在学习大洲和大洋时设置问题我们所生活的行星——地球?水球?

人都有好奇心,“疑”是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究,才有所得。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通过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产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向学生巧妙地设置悬念,有意使学生暂时处于困惑状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独立思考努力去探究“谜底”,所以疑问式导入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上。巧布疑问,借“疑”增趣才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中去。

总之,导入方法很多,教师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入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精彩的导入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