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血沉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两种血沉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杨占甲

杨占甲(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080-01

【摘要】目的采用传统的魏氏法和倾斜管法两种方法来测定红细胞的沉降率,并对两种血沉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随机采集100例血液标本,对这100例血液标本同时采用倾斜管法和魏氏法两种方法进行红细胞沉降率的测定,并对两种血沉检测方法进行统计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两种血沉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的红细胞沉降率差异并不显著(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很好。结论采用倾斜管法对红细胞的沉降率进行测定是一种简单、便捷的方法,可以在特点的条件下使用,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魏氏法倾斜管法红细胞沉降率相关性分析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速度的指标,简称为血沉,英文表示为ESR。一个健康人红细胞沉降率通常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上下波动,不会有大幅度的升降变化,而在很多病例情况的干涉下,红细胞沉降率会表现出明显的增快。血沉检查时非特异性试验的一种,但即使如此,将血沉结果与临床资料相互对照显示,血沉检查在临床上很可以有很多应用,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机体是否有炎症,患者病变是否有活动性等等,可以为临床检查提供参数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上也常常采用血沉检测的方法来作为试验诊断的方式。在进行红细胞血沉率的测定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记过,所以可以理解,在医院中,采集患者血液样本进行血沉测定时,并不是有专业的医务人员在实验室进行检测和诊断,而是当护士对患者抽血后,立刻将血液移到无菌处置室来进行血沉测定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护士可能同时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处理,便不能保证在准确的时间1h读取血沉值,可能晚些甚至将其以往,有鉴于此,本文介绍另一种测量血沉的方法:倾斜管法,并在此将倾斜管法和魏氏法进行血沉比较分析。魏氏法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常规方法,将倾斜管法与魏氏法进行比较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06年~2011年诊科病房的患有不同性质疾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其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53~81岁,平均年龄67岁。

1.2方法清晨,在患者空腹的情况下从患者身上抽取血液,抽取患者的3.2ml的血液,并将其与3.8%枸橼酸钠溶液混合,枸橼酸钠溶液的体积控制在0.8ml,与此同时向其中注入两支魏氏血沉管至“0”刻度,结束后,将其分别放置在两个魏氏血沉架上,在放置时,两支试管放置的方式不同,其中一个按照常规方法放置,即垂直放置,1h后要低于血浆段的高度进行读取并记录,另一个要放置在特定的自制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架子上,保持倾斜45°角,并于10min后将血沉值读取。

1.3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值导入2003版的EXCEL,并对其进行Student-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

2结果

经过1h后采用魏氏法测得的血沉值平均为33.12±32.556mm/h,而经过10min后采用倾斜管法测得的血沉值平均为33.39±32.509mm/h,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数据进行Student-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t=0.59,P=0.52>0.05),对两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97,数据显示两者相关性较好。

3讨论

测量红细胞沉降率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将血沉结果与临床资料相互对照显示,血沉检查在临床上很可以有很多应用,可以辅助判断患者机体是否有炎症,患者病变是否有活动性等等,可以为临床检查提供参数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上也常常采用血沉检测的方法来作为试验诊断的方式。魏氏法是最经典最传统最常规最可靠的检测血沉的方法,魏氏法也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常规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魏氏法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手工操作,而且对观察记录的时间也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人们近年来一直在寻求一种更简便、更省事的测量血沉方法,比较熟悉的是采用自动电子血沉仪,这种电子血沉仪虽然更加便捷,且检测的时间也不长,但所得的检测结果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是仪器的成本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可以普及。倾斜管法对仪器并没有新的要求,而且检测的时间短,仅需10min便可,且检测结果可以直接读出来而并不需要进行换算,从两种血沉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中,倾斜管法与魏氏法几乎没有差别,相关性较好,对于血沉增高患者结果更加明显,所以倾斜管法适用于血沉增高患者或者需要经常复查血沉的患者,可以对其进行动态检测。

参考文献

[1]陆金春,李春德,黄宇烽.临床检验报告速查手册[M].上海: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

[2]卢雁英,赖桂凤,郑丹丹.血液标本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3):14-15.

[3]马翠萍,魏以壁.二级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10):132-133.

[4]李恵,高洪国,张元梅.两种红细胞沉降率检测方法的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7):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