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动态红细胞沉降(血沉)参数红细胞最大沉降速度(Vm)和方程K值与血象在疾病诊断与鉴别中的价值。方法应用LDY—XC40型全自动血沉仪与X-1800血球分析仪对常见疾病病人116例,正常体检者54例进行测试,并将测得的血沉值与相关血沉参数以及血象进行分析比较。结果5个疾病组对照比较其各组疾病血沉参数VM、K值及白细胞(WBC)计数+分类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急性炎症、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三者的红细胞沉降(ESR)及参数指标与所对应的血象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ESR与参数Vm值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动态血沉参数与血象联合用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具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血沉参数除了具有与血沉值相同的参考意义外,并且提高了相关阳性检出,降低了假阴性结果,为疾病提供了更为敏感的参考数据。

  • 标签: 血沉 白细胞计数 动态血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相关。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40例作为IM组,选择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IM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红细胞沉降、血清铁蛋白与红细胞沉降相关。结果:IM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组患者的红细胞沉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蛋白水平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r血清铁蛋白水平=0.528,r红细胞沉降=0.847,P<0.05)。结论: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均升高,表明血清铁蛋白和红细胞沉降与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程度均呈正相关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血清铁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
  • 简介:本文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所致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相关红细胞再障进行综述。

  • 标签: 纯红细胞再障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沉降(ESR)极端升高(ESR≥100 mm/1 h)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应用ESR辅助诊治疾病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室检查ESR≥100 mm/1 h的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诊断、入院后首次ESR值及入院24 h内的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根据2019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类年龄划分新标准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65岁)、中年组(66~79岁)、老年组(≥80岁);根据临床诊断将患者分为感染性疾病组、血液系统疾病组、自身免疫性疾病组、肾功能衰竭组及其他系统疾病组;分析ESR极端升高在上述疾病中的分布情况以及ESR极端升高与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相关。结果①共纳入429例ESR≥100 mm/1 h的患者,男性236例,女性193例;男性与女性患者ES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1 h:108.00(103.00,119.75)比117.00(105.50,140.00),P=0.234〕。② 429例患者年龄18~98岁,平均(53.70±18.70)岁;青年组310例,中年组87例,老年组32例。青年组ESR值明显低于中年组和老年组〔mm/1 h:108.00(103.00,120.00)比119.00(107.00,140.00)、120.00(110.25,140.00),均P<0.01〕。③ 429例ESR极端升高患者主要诊断为感染性疾病(157例,占36.6%),其次为血液系统疾病(127例,占29.6%)、自身免疫性疾病(74例,占17.2%)等。在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者占58.0%(91/157);在血液系统疾病中造血干细胞疾病者占45.7%(58/127),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者占37.0%(47/127),红细胞疾病者占11.0%(14/12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弥漫结缔组织病者占75.7%(56/74)。④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患者ESR极端升高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呈负相关(ρ值分别为-0.395、-0.381、-0.383,均P<0.01),与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呈正相关(ρ=0.345,P<0.01);同时检测ESR和CRP的266例患者ESR极端升高与CRP并无相关(ρ=-0.019,P=0.756)。结论临床上ESR极端升高多见于肺部感染、造血干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红细胞疾病和弥漫结缔组织病;ESR极端升高与RBC、HB、HCT、FIB水平相关

  • 标签: 红细胞沉降率 临床特征 肺部感染 血液系统疾病 血常规
  • 简介:目的了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肾损害临床和肾脏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脏病理表现。结果1例患者以水肿、蛋白尿、血尿为主要表现,1例患者以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2例患者均有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红系增生异常显著。2例肾脏病理改变的共同点为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充斥大量红细胞,间质血管腔内见大量红细胞堆积。2例患者经羟基脲以及抗凝、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相关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能先于血液系统典型表现,肾脏病理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病理改变以毛细血管袢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为主要特点。

  • 标签: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探讨其对于疾病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发生心肌损伤)3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心肌损伤)71例,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包括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内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异,通过二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预后的相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症状持续时间、用药时间相对更长(P<0.05),而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肌钙蛋白I(cTnI)、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反应蛋白浓度(CRP)等各项指标相对更高(P<0.05)。RDW增高是引发心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RDW水平超过正常范围的患儿,其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血沉(ES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水平显著高于RDW水平处于正常范围的患儿(P<0.05)。结论红细胞分布宽度与重症肺炎患儿的预后存在相关红细胞分布宽度越高,患儿的预后越差。

  • 标签: 重症肺炎 红细胞分布宽度 预后 相关性
  • 简介:摘要血液流变学是一门研究血液的流变性质以及其组成成份与血液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是属于生物医学领域。血液黏度是血液流变学的一项最基本的指标,血流变检查,其主要内容是研究血液的流动和粘滞以及血液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和变形等。而红细胞压积又是影响血液黏度最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血液粘度 红细胞压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与透析相关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透析期间是否发生IDH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188例).记录2组患者低血压发生事件和RDW,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讨IDH和RDW、血红蛋白、年龄、性别、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lipoprotein,LDL)、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等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DH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评价RDW对IDH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t=10.024,P=0.002)、年龄(t=4.875,P〈0.001)、RDW(t=5.673,P〈0.000)、总胆固醇(t=3.065,P=0.002)、LDL(t=2.787,P=0.006)方面,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纠正IDH后,RDW下降,较纠正前有统计学意义(t=5.805,P〈0.001).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869,95%置信区间为0.791-0.926,OR=1.249,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RDW升高是IDH的重要危险因素,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低血压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60例心力衰竭(HF)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作为HF组,依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HF组分为心功能Ⅱ级(24例)、Ⅲ级(20例)、Ⅳ级(16例),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通过自动生化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纳入患者RDW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RDW与心力衰竭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结果HF组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LVEDd、RDW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RDW水平评估HF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7,敏感度为83.00% ,特异度为79.30%;NYHA Ⅳ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NYHAⅡ级、Ⅲ级患者,LVEDd、RDW水平高于NYHAⅡ级、Ⅲ级患者(P<0.05);NYHA Ⅲ级患者LVEF水平低于NYHAⅡ级患者,LVEDd、RDW水平高于NYHAⅡ级患者(P<0.05);RDW与LVEDd水平呈现正相关(r=0.598,P<0.05);RDW与LVEF水平呈现负相关(r=-0.643,P<0.05)。结论RDW与HF严重程度密切相关,RDW随急性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有助于HF患者严重程度的评估。

  • 标签: 心力衰竭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相关性
  • 简介:摘要伴随着国内外医疗行业的不断发展,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已成为国际输血技术发展的趋势。成分输血以红细胞输注为主,但近年来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现象越来越普遍,造成了大量血液资源的浪费。本文就其免疫相关及影响因素做一分述。

  • 标签: 红细胞输注无效 免疫相关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红细胞沉降过程是否匀速均等,以确定30分钟血沉值乘以2与60分钟血沉值是否等量关系。方法用特制血沉管吸取枸椽酸钠抗凝血至“0”位,垂直静置60分钟,其间每隔5分钟观察并记录红细胞沉降数值一次。结论红细胞沉降过程绝非均衡等速,故血沉试验必须严格60分钟末读取数值,绝不可以只观察30分钟沉降,将结果乘以2替代1小时血沉结果。

  • 标签: 血沉 60分钟血沉值 30分钟血沉× 2理论值 替代
  • 简介:摘要:目的:不同尿液检测方法应用在临床上的价值分析。方法:来院进行尿液检验的患者52例均取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集尿液后开展尿干化学法、尿沉渣镜检检测,对不同检验方法的结果做分析。结果:检验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对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存在一定影响,且比对后有差异(p<0.05)。结论:尿沉渣镜检应用后尿液中各指标结果更加准确,且白细胞红细胞阳性检出相对较高,与尿干化学法比较,优势显著。

  • 标签: 尿沉渣镜检法 尿干化学法 尿液检验
  • 简介:目的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与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相关.方法将264例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164例、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组60例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DN)组40例,选择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测定血清肌酐(Cr)、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红细胞分布宽度(RDW-SD)、铁蛋白(SF)、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肾小球滤过滤(eGFR)等指标,对各组RDW-SD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与相应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各组RDW-SD水平高于对照组[(38.8±5.8)flvs(35.1±5.4)fl,P<0.05],且随着eGFR水平的降低RDW-SD水平升高(P<0.05),EDN组RDW-SD水平与HbA1c、eGFR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糖尿病病程、HbA1c、FBG、TC、TG、HDL-C、UA、Cr、ACR、Hs-CRP、SF呈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RDW-SD和ACR是eGF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RDW-SD增加时eGFR降低,两者有相关RDW-SD有可能作为糖尿病肾脏病的一个早期检测指标.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糖尿病肾病 尿白蛋白/肌酐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BO血型分布与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红细胞输血量的相关。方法 以2019年至2021年在江苏省血液中心献血24573健康人献血资料为依据,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有输血史的2036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ABO血型分组。比较不同血型分组下的临床输血量与献血量的分布差异,比较不同血型分组下住院患者与肿瘤性疾病患者红细胞输血量的差异;依据本院特色科室,分组分析血型分组下肿瘤性疾病与消化道肿瘤、肿瘤性疾病与妇科肿瘤的临床红细胞输血量相关。结果 A型和O型的临床输血量和献血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型分组下消化道肿瘤的红细胞用血量与肿瘤性疾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妇科肿瘤中,A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ABO血型 临床红细胞输注量 肿瘤相关性疾病 消化道肿瘤 妇科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与红细胞沉降检测在儿童肺炎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杭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肺炎患儿100例与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分别设置为肺炎组、对照组。采集两组受检儿童的空腹静脉血,对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进行检测,比较肺炎组与对照组、轻症组与重症组、细菌性肺炎组与病毒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分析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与肺炎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病因的相关。结果(1)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13.56±4.31)×109/L]、C反应蛋白[(10.27±4.82)mg/L]、红细胞沉降[(17.63±5.78)mm/h]均高于对照组(t=10.308、9.012、10.088,均P<0.05)。(2)重症组的白细胞计数[(15.19±2.97)×109/L]、C反应蛋白[(11.79±3.14)mg/L]、红细胞沉降[(19.24±3.20)mm/h]均高于轻症组(t=6.002、5.404、5.460,均P<0.05)。(3)细菌性肺炎组的白细胞计数[(15.31±3.34)×109/L]、C反应蛋白[(11.92±3.29)mg/L]、红细胞沉降[(19.40±3.52)mm/h]均高于病毒性肺炎组(t=4.692、4.685、4.687,均P<0.05)。(4)经相关分析,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与肺炎的发生、病情严重程度、病因均存在线性相关,呈正相关。结论肺炎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普遍出现异常增高,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儿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来对肺炎予以辅助诊断,还可用于肺炎的病情评估、疗效判断中。

  • 标签: 儿童 肺炎 细菌性 病毒性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