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价值观察

陈真气

(福建省南安市医院中医科福建南安3623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抛硬币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10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英国糖尿病足部神经筛查评分、和踝肱指数(ABI)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实施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足部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效果确切。

【关键词】中医护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糖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0-0294-02

祖国医学将糖尿病DPN归属于“萎症”、“血痹”等范畴,认为本病是由日久入络、血行不畅、血气无法传导四肢,致使肌肉筋脉滋养丧失而引起。鉴于此,我院近年来在糖尿病DPN患者护理干预中,配合中医护理方法进行干预,效果确切,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1]中相关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重要脏器严重障碍、造血系统疾病、其他原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100例。观察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46~70岁,平均年龄(63.34±4.05)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3.62±5.02)年。参考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63.21±4.00)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3.70±4.99)年。纳入者具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组间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基于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血糖监测、健康教育、药物干预、饮食干预及适当运动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医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四诊合参,辨证施护。尽可能详细的收集其病情,综合评估,辨证分析,明确护理方法、目标以及具体的评价指标等,以此作为后续护理的指导。(2)辨证施膳。①肺热津伤型:饮食以生津止渴、清热润肺为原则,可食用猪胰淡菜汤、天花粉、荷叶绿豆粥等;②胃热炽盛型:可以麦冬、天冬、黄芩、赤芍、熟地、大黄、黄连、丹皮、玉米须及元参等煮水饮用;③肝肾阴虚型:可食用牛肉汤、姜附炖狗肉、黄杞炖鳖汤等;④下肢麻木、肢体萎软患者,可饮用浸泡1周的紫丹参、白酒,食用黑豆、枸杞等固肾食物。⑤烦渴者,可用金莲花、麦冬以及茅根泡水饮用。(3)情志护理。祖国医学认为思想保持清静安静,没有杂念,真气就能顺从,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情志护理有着重要意义。①培养良好兴趣,兴趣爱好为神补的最佳方式,如写作、绘画、书法、散步等,患者性格不同,则情志护理方法不同,本次研究中针对性应用释疑解惑法、说理开导法、发泄解郁法、移情易性法等。(4)运动护理。祖国医学运动如八段锦、气功、太极拳等,不仅有助于调节身体素质,同时有助于修身养性。现代医学证实,练习气功能够提高人免疫力、延缓脏器衰老,通经络排病气、活血化瘀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因此医护人员通过播放视频、亲身示范等方法提高患者运动积极性。(5)中医护理技术,配合中药足浴、针灸、穴位按摩、穴位注射等方法,配合治疗与护理。

1.3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治疗前、后记录英国足部神经筛查评分[2]:包括足部压力觉、温度觉、位置觉、针刺觉、振动觉、跟腱反射以及摸足背动脉搏动7项行综合评分。症状评分:0~9分;体检评分:0~19分,满分19分,分数越高则表明神经病变症状越严重。(3)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踝肱指数(ABI)[3]:使用北京迪美德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糖尿病并发症诊断箱,包括Tip-Therm凉温觉检查器、10g尼龙丝、40g压力针头、分级音叉、超声多普勒血流检查仪以及叩诊锤,检查由我科室2名工作经验5年以上,且有糖尿病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共同测定。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分析对比;计数资料以检验分析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血糖水平测定

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血糖水平比较(x-±s)

3.讨论

DPN为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随着病情进展,患者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严重受损,最终出现残疾、坏疽、截肢等结局,因此尽早干预、治疗,延缓病情进展有着重要意义。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展为DPN时,多以阴虚燥热为主,随着病情进展,阴虚阳燥、精血亏耗、阴虚血瘀、耗精伤气,络脉空虚,进而导致本病发展。中医学将糖尿病归属于“消渴症”范畴,依照其多饮、多尿以及多食分型,因此膳食应辨证摄入。在饮食指导中,无论何种症型患者,均忌富含胆固醇、动物油脂、含糖量高的食物,日常饮食可以粗杂糖、大豆及其制品、蔬菜为主。通过情志干预,能够纠正患者抑郁症,激发起生活欲望,提高治疗积极性;而运动干预则可达到强身健体功效,综合护理,可有效控制、改善患者相关代谢指标,达到理想的控制血糖效果。本次研究中两组干预后血糖、足部神经筛查评分及ABI评分差异性证明中医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总之,中医辨证护理有助于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神经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然而本次研究未对患者长期生活质量、血糖水平等随访监测,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2,20(4):54-109.

[2]杨晓蓉.糖尿病肾病血透患者足部评估及护理分析[J].医药前沿,2016,6(5):248-249.

[3]彭金兰,邓春地,丁伊玲,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踝肱指数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9):99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