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价免疫性抗A抗B中药防治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高效价免疫性抗A抗B中药防治效果分析

梁贵方黄玉玲

梁贵方黄玉玲(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529100)

【摘要】探讨高效价免疫性抗A抗B中药防治效果。方法:将82例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512的孕妇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采用口服中药复方茵陈合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静脉推注VitC,同时口服VitE并吸氧治疗;两组定期检测血清免疫性抗体效价。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2%,发生新生儿溶血病2例;对照组有效率为76.7%,发生新生儿溶血病7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O.01)。结论:中药复方茵陈合剂对降低母儿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明显优于对照组,能有效地预防因母儿血型不合而造成的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中药汤剂简单、方便、有效,对围产期的保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抗A抗B中药防治母婴血型不合溶血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1-0008-02

母儿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HDF)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优生知识的普及及免疫学理论在产科地位的日益提高,母儿血型不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2010年1月一2012年5月,笔者对门诊产前检查“O”型血孕妇免疫性抗A(B)效价异常偏高者进行妊娠期中药干预治疗,有效地预防了宫内发育迟缓、胎儿流产、妊娠死胎及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82例,选择怀孕28周以上的“O”型血孕妇,并且其丈夫血型为“A”或“B”型,孕妇血清免疫性IgG抗A(B)抗体效价≥1:512者,年龄22—39岁,均无明显妊娠合并症,B型超声波检查未发现胎盘及胎儿发育异常,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2例,年龄22—38岁。平均28.3岁;孕周28—34周,平均31周;首次妊娠39例,第二胎5例,既往有不良孕育史8例(其中死胎1例,自然流产1例,新生儿溶血症2例,曾有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异位妊娠病史者4例);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1:512-1:1024有40例,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1024有12例。对照组30例,年龄22—39岁,平均27.9岁;孕周28—34周,平均31周;首次妊娠22例,第二胎2例,孕妇有不良生育史6例(其中死胎1例,自然流产1例,新生儿溶血症1例,曾有人工流产、药物流产、异位妊娠病史者3例);孕妇血液中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1:512有23例,IgG抗A(B)抗体效价比值l:512-1:1024有7例。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胎次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中药复方茵陈合剂治疗,药物为茵陈209,栀子109,鸡骨草159,茯苓l0g,白术109,续断109,桑寄生109,黄芪109,黄芩109,山药109,甘草59。每日1剂,水煎400m1分2次口服。7-11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以25%葡萄糖40ml加入VitClg,每日1次静脉注射,并吸氧30rain,l0天为1个疗程,同时服用VitEl00mg,每日1次,直至妊娠结束。两组分别在每个疗程结束后复查免疫性抗体效价,若抗体效价下降至≤1:128或以下可停止治疗,若抗体效价继续升高或无改变或虽下降但没有到达到≤l:128,则继续进行治疗。孕期定期检查B超及电子胎心监护,观察胎儿及附属物情况。分娩前复查最后一次抗体效价并统计结果,服药期间观察有无流产、死胎、早产情况,分娩后继续观察婴儿有无出现新生儿溶血状况。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1.4疗效标准

参考《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㈣拟定。治愈:血清抗体效价降至≤1:128,孕期未发生流产、死胎,产后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有效:血清抗体下降但未能降至≤1:128,孕期未发生流产、死胎,产后未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无效:血清抗体效价未下降或有上升,孕期可能发生流产、死胎或产后发生新生儿溶血病。

2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分别为9.00、7.39,P均<0.01)。治疗组中孕期未见流产、死胎,分娩后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2例;对照组中孕期未见流产、死胎,分娩后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7例。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孕妇与胎儿之间血型不合而产生的同种免疫性疾病,发生在胎儿期和新生儿早期,是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重要病因。人类红细胞血型有26种,但能引起母儿血型不合溶血性疾病的血型以RH血型和ABO血型为最常见,其中ABO血型不合是我国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占96%左右;而在ABO血型不合中,以母体为“O”型者占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95%以上。中医学认为“胎黄”是由于“母有湿热,热传胞胎,化为胎毒,瘀结在血而生后即发黄疽。”妊娠期间,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易致阴血聚下、阳气外浮的表现;同时,胎体易致气体升降失调、气滞湿郁,因而常有湿热之象。本病的发生多由母体孕育之时,湿热蕴阻胞胎,冲任受损,胎元不固所致。因此,治疗上应以清热利湿退黄为大法。方中茵陈、栀子、黄芩、鸡骨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不失为治疗此病的首选药物。其中茵陈为传统的清热退黄、疏肝利胆之要药,药性平和,有苦寒而不伤正、清热而不伤胃的特点;黄芩又可清热安胎。黄芪、白术、茯苓等均可益气健脾、增强免疫功能。故诸药合用,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补肾健脾安胎之功。

因此,通过对孕产妇血清IgG抗体效价的检测,并对抗A(B)效价1:512以上者进行中药复方茵陈合剂治疗,能有效降低母儿血型不合孕妇血清免疫性抗体滴度,抑制血液中免疫性抗体A(B)效价增高,使其稳定在较低水平,从而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溶血病、核黄疸脑病的发生率及围产儿病死率。特别对有多次人工流产、自然流产、死胎、早产等不良孕产史,女方为O型,男方为非0型的夫妇,更应积极检测血液中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0-92.

[2]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38.

[3]王淑玉.实用妇产科诊疗规范.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82.

[4]孙悦玲,施选性,金春子,等.O型流产妇女再孕与Igc抗体效价的关系.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10):68.